日本企業的社會責任——提供讓消費者有安全感的產品
張 帆 零牌顧問機構管理顧問,職業培訓師
原載《現代班組》2015年4月
在日本人的血液里,普遍流淌著一種不安全感。日本的企業則以“社會的公器”為己任,會出乎意料的認真對待消費者的不安全感——這就是它們的社會責任。孕育了這種社會責任的意識形態,也深深扎根在了日本制造產業的產品設計理念中,并最終固化在于日本社會的各個產業法案。
為宣貫產品安全設計而全球奔走
筆者在松下電器(中國)工作時,有幸參加了由技術品質本部稻原理事主講的課程,這門課是由松下技術品質本部主導的關于產品安全設計的研修(見圖1)。技術品質本部直屬于松下株式會社,負責管理松下全球的品質事務。產品安全統括中心則是技術品質本部的核心組成部分,稻原理事正是這個中心的最高負責人,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著產品安全中心的成員,奔走于松下全球的各個設計、制造基地,主導產品安全設計的宣貫。
FF式暖風機事件——“公司對社會的背信行為”
松下對產品安全的重視度提升更多的源于2005年發生的暖風機事件。2005年1月自愛日本福島縣伊南村,一名12歲男孩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其父病危。2月23日,長野縣茅野村一對夫婦輕微一氧化碳中毒。4月13日,長野縣一美容院中,店主及客人一氧化碳中毒。這些事件當中,都有松下電器1985年至1992年間生產銷售的FF式暖風機(見圖2)。
松下于4月2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了免費修理的政策。遺憾的是,11月21日在長野縣,又一名顧客死亡。12月2日,山形市又發生了經過檢修后的該產品造成的死亡事故。當天經濟產業部對松下發布了該商品全體回收的命令。
時任社長的中村邦夫將事故定性為“公司對社會的背信行為”,稱絕不容許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故。
召回永遠也召回不了的產品
在故事發生10年后的今天,松下仍在在部署專門人員,直到確定最后一臺該型號的暖風機被找到。近7萬次的電視通告,1.3萬次的廣播,6億5千萬張傳單和49萬張海報,以寒冷地區為中心,進行了45萬次挨家挨戶的訪問……最初的2年時間里,松下電器因此事件的直接投入達到249億日元。截至2010年9月,該產品召回率達到76% 。
剩下的產品在哪里?多數可能已經廢棄。即便如此,松下相信,若能在垃圾堆里面找到這些產品,也要繼續努力。由此,這場我見過的最長的、還未結束的召回,更展現出了一種神圣和莊嚴的意義。
而正是因為這種對產品安全的執著,FF式暖風機事件不但沒有使松下的品牌聲譽受損,反而贏得了客戶的更多信賴。
產品設計者在關注環境問題?
“在山林之中,臭氧的濃度為0.05~0.1ppm(百萬分之一),過去城市的臭氧含量為0.005ppm。”
“近年來,由于汽車保有量增加,汽車排放的尾氣當中所含二氧化氮等生成臭氧,城市的臭氧含量高達0.1ppm。”
……
產品的設計者為了能夠設計出長期安全耐用的產品,甚至不得不關注環境變化對產品安全的影響。橡膠,在產品設計中多用于密封等用途,一旦老化,極容易發生安全事故。FF暖風機事故的原因,即阻燃橡膠管道發生了龜裂,誘發煤油不完全燃燒,從而產生一氧化碳泄漏,并引發事故。
臭氧能加速部分橡膠制品的老化,所以如今的產品設計師開始有意識的使用耐臭氧的橡膠,以計出讓消費者感到更安心的家居產品。
法制推動,企業用良心經營
1995年7月,日本產品責任法實施,主要明確了消費者由于產品受到傷害時,要追求責任,但消費者無需舉證缺陷的原因,這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隨著社會的發展,明確了企業需承擔社會責任。
同類事件在松下電器(中國)也有發生,“玻璃體”通常用來隔離電器外殼和電源接頭,避免電流泄漏至電器表面引起安全事故。在一段時期的技術條件下,耐電壓100%OK的玻璃體,則可能出現一定比例的外觀缺陷。
當時松下面臨著兩種選擇:F廠家的產品,沒有外觀缺陷,但存在約0.1%的耐電壓不良;N廠家的產品,沒有耐電壓的問題,卻會存在約5%的外觀缺陷。無論出現何種缺陷,都要導致產品返工,降低生產效率。
在技術和檢測手段暫時未能完全升級的情況下,公司僅僅從最基本的企業良心出發,還是選擇了使用N廠家的產品。
什么是最輕微的“不安全”
您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將插頭插入插板的時候,發出“噼啪”聲和火花。雖然不會產生電擊傷,但您還是會感覺不安心吧?
稻原理事在課程上舉了一個實例,日本的大多數企業通常會在其吸煙室放置一臺空氣凈化器。一天,由于某位吸煙者的粗心大意,將還未滅的煙頭放到了凈化器的吸氣口,導致內部的阻燃塑膠引發了煙和臭味。“這讓人感到緊張。”即便該產能夠保證最壞情況下也不會發生火災,但是由于導致了消費者心理上的不安,一樣也屬于“不安全”,因此就要重新改進其安全設計。
直至今日,松下關停了其所有和燃氣有關的產品工廠,因為他們認識到自己無法保證此類產品的絕對安全;稻原理事接下來會去另外一家公司,重復著同樣的教學……日本企業看似在進行一場毫無意義的搜尋,但是他們真正走到了承擔社會責任的前列。
隨著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的日益全球化,這種從設計到生產到服務各個環節對于產品安全的執著,是否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呢?
【作者簡介】張帆,華南新銳培訓師,精益生產實戰專家,零牌顧問機構管理顧問,擅長整體體系的策劃,在宏觀布局中找準突破口,通過具體課題、項目推進,以小見大,切入企業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