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第1期需求管理在線微輔導項目順利結項。
88位學員,帶著業務困惑進入需求管理學習之路,全員一心,重塑組織和流程,瞄準市場的下爆品為動力,為企業的需求管理流程達成共識。
45天能力的提升背后,是無數難題和場景的沉淀。你到底能從輕輔導項目里學到什么,聽聽標桿學員怎么說。
好太太標桿學員分享
創立于1999年的好太太品牌,歷經22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家居晾曬行業的品牌名片,并打入智能鎖頭部陣營。
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智能家居企業,產品與服務涵蓋智能晾曬、智能安防、智能交互三個領域。
好太太——工業設計部劉俊秀
剛接手到 培訓項目的話,我們還是表示有一點點懵,因為我們的專業也不對口 ,那在學習過程中的話,其實我也有明顯感受到這一次的培訓和過去有比較大的區別的。項目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去進行組織培訓,這讓我們學習到的理論內容,可以內化為企業實踐的方向。
在學習期間,也發生了很有趣的事情。像我們的學員的話,每次都會吐槽抱怨一下作業不會做,作業重。但其實大家都有按時提交,以及準時參加線下研討。
最后,公司也組織召開了一次大作業的匯報,匯報中,除了領導會進行 作業的評分,也有從下至上的現場投票。
通過這種上級評分,下級投票的方式,我們共同制定出具有截止時間的行動計劃。而這些計劃,在未來會在實際項目中,運用這些內容。
好太太——標桿學員吳杰超
剛接手的項目的時候,我就想知道需求管理的流程方式。通過學習當中,回顧自己過往項目的點點滴滴,在查漏補缺當中,接觸自己沒有接觸的 領域,比如需求決策、建立需求管理團隊這些事情。
本次培訓和之前很大區別是線上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這種培訓方式。雖然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能要更集中精力去聽,課程的內容是隨時可以復習的,也很好的解決疏漏和復習的問題。
通過復習還有作業,更知道細節在哪。
而我作為組長,更要了解組員的能力。有些人專業管理,有些人專業研發,有些人專業流程,所以就應用不同的人應用于不同的領域,讓大家發散的更廣,在相互交流當中形成共識,這樣子做作業才能得心應手。
作為個人,這門課能提供給我系統化的工作流程 ,比如從C端和b角度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對我未來的工作會做的更得心應手,也是在不斷的修正我們的管理流程。
也希望2022年在實踐中,沉淀出適合我們自己公司的需求管理流程。
萬幫新能源高管分享
人力資源中心——李波
萬幫新能源2014年12月成立,總部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是國內優秀的新能源領域投資集團。形成了萬幫特色的新能源全產業鏈,包括五個版塊,分別是:德和科技、星星充電、4S店群、星星安裝及星星商學院。
因為企業已經參加過降本訓練營。需求管理訓練營是參加喬諾的第二個訓練營項目,而且這兩個訓練營很多的內容都是直擊企業的痛點。
對我個人來說,線上項目訓練營的 運營機制是非常值得很多培訓管理者學習和借鑒的。在未來的后疫情時代,線上學習將會越來越成為主流。對于培訓管理者,線上項目的運營提出了其實挺高的要求。
接到需求管理課程的項目時時間緊張。 但我們還是因為對知識的渴望。所以選擇了跟上第一期的時間參加,而且我們在報名的時候,因為只限制50個人,但是很多部門都非常積極的報名人數爆滿。可見課程吸引力。
我們公司在兩年前就導入了IPD的流程,過程雖然磕磕絆絆的,還算是基本能走順整個流程。但是在市場洞察和需求管理上,還存在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常見的問題,產品開發不聚焦、有需求了就直接干。
但客戶的很多的需求往往都是偽需求,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所以通過課程的學習,我們也要學會如何把這些需求要去偽存真。特別是我們很多的產品線比較冗長,大多數產品線還存在一定的虧損狀態。
基于公司這樣的背景,我們是非常重視需求管理課程。對于我們的產品線。或者是前端的銷售,通過知識點的學習,在行為和思維上進行轉變。從以前的被動粗放無序會轉變到主動精準和有序。
作為組織者,在整個項目訓練營,為了很好的去推動項目訓練營的積極的開展,設計了很多機制作為保障。
比如說我們在需求管理的課程,做了很多的積分的激勵體系。
我們也像標桿企業一樣,學習是需要付費的,如果說你沒有完成學習。本人要自掏腰包,而且還要強制性的復訓。
完成預考,完成先導課,完成章節,都會獲得相應的積分。學完要把知識內化和轉訓的人,都會有額外的積分。相應的激勵措施:只要是在團隊拿到第一名的優秀組長,我們會額外給到組長5000塊錢的學習基金。
優秀學員也會獲得額外的證書和獎品。還給到優秀小組團建的基金, 用于鼓勵他們。通過機制保障來推動項目運營,最后復盤回看,學員的需求管理平均分,從預考42分。到最終92分,足足提升了五十分 。
成績其實還是超出我們期望的,也可見學員們對學習的狀態和最終的輸出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們最后也做了很多深度復盤,也遇到了 問題。比如說,因為我們參加課程需求管理課程時間延后了一周。app里面的課程有 已經解鎖了,所以導致很多學員會有各自學習進度的 不一樣。那因為有的人學的前,有的人學的后。導致很多學員在研討的時候,在認知的層面會有一定的偏差。
由于在組建小組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進行跨部門的分組,導致很多的小組里面銷售人員偏多,那產品規劃和產品線的人沒有深度的去參與。會導致很多核心的矛盾點沒有辦法達成共識,
最后,因為項目的時間接近年底,大家都忙著業務的總結回款,所以在時間上面也挺緊張的。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后續我們單獨組織一次線下的復盤總結會,對優秀的學員,優秀的組長會進行表彰。每個小組我們都會派選優秀的標桿的學員會去對課程進行內化開發,也會安排業務部門和VP以及老板一起去聽我們學員的轉化。
萬幫新能源標桿學員分享
標桿學員——吳狄
在本次課程的整個學習當中,萬幫的每小組都展現出了非常強的凝聚力以及團結性。同時,我也非常感謝我們小組每一位成員的辛苦付出,在整個過程中收獲頗豐。
整個團隊的學習和協作的層面,通過建立課程的追蹤的臺賬來保證每日的學習進度追蹤,助于提高成員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持續性,那么第二個其實就是在我們每一周的總結和討論的層面主要是五點:提前準備,回顧重點,思路擬定,詳盡研討,輸出復盤。
那么相對來說第一周我們開展是比較生疏的,但是后面幾周 因為有了經驗。提前會對每節課的關鍵內容進行初步思路的考慮和擬定,那么主要方法其實就是盡可能的基于我們業務內的具體場景通過運用課程的思路,制定工作實踐的標準,提高我們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應的程度,
我們在作業完成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充分考慮了b端和c端的用戶,盡可能去分析我們的客戶,以及我們客戶的客戶,站在客戶成功的角度去進行分享和研討。針對我們課程中的作業思路,進行本地化的輸出,同時盡可能進行本地化落實和討論。
經驗分享環節,第一,未來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這種周期性的學習和工作,還有討論。也需要持續性的進行追蹤,養成習慣。
第二,其實就是我們在討論和開會的過程當中,要盡可能提前對內容多做準備工作。所有人開會清楚我們議題的討論大綱和思路,那么就可以加速會議討論的進度,提高會議的討論的效率。
第三,及時的整理與復盤,對于會上討論的輸出結果。我們也會去進行相應的本地化的優劣性以及適應性的分析,及時輸出去生成本地化的內容。對于未來課程結束,其實并不代表真正的把知識掌握了,最終的還是需要對于本次整個課程學習內容進行內化,為我們整個業務還有我們整個集團所用。
那么同時我們解決方案部門,也將基于整個課程內容,進行關于需求分析,還有決策等等一系列階段的實際運用,運用到我們未來可能會做的 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的編制當中,幫助區域去更好的跟客戶完成 溝通需求。以及完成客戶期望等等一系列的內容。
專家說:
在本次和學員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很感動也很高興。
首先是我們的學員素質都比較好 ,也比較認真 。
基本是全員掌握了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統一領域的語言,為我們的企業 未來提高需求管理的能力打下基礎。
很多標桿學員,從知其然做到了知其所以然。不僅掌握了基本知識,還知道這些知識背后的原因。這樣也就具備了發現和分析需求管理問題的能力。
另外,通過18個小作業和大作業的這樣的磨練,學員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基于事實和數據,基于差距和根因的方法論,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有助于我們將來持續的優化產品設計 。
下面的結合這次學習,給大家三個建議
1. 如果我們的企業表現為sku很多 ,那我建議從緊急需求的管理入手 ;如果我們的sku不精 ,沒有爆品。建議 從中長期的需求來入手 。如果既多又不精,那可能這兩所都要都要去注意 。
2. 我們在引入和優化需求管理流程時,避免搞運動式的學習。還是要遵循 ,從僵化——優化——固化,有 一個中長期的計劃 。 流程本身要設定 owner 。由owner來負責推動設計,推動落實。 所有流程變革要有責任者 。這是很多流程能引入的前提條件。
3.流程的引入一開始可能會有些痛苦。大家走出舒適區,總是有不習慣,建議我們通過立標桿、內部晾曬的形式。在內部構建良性的競爭的氛圍,推動需求管理流程能夠快速的進入我們軌道,通過流程理解客戶需求,為公司提升產品競爭力做出貢獻。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許老師,喬諾研發管理資深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