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的有效路徑有哪些?轉型時又該怎么講好故事?
日前,企業數字化敏捷轉型升級引路人——曾經老師,接受先聞道的獨家采訪,為我們解答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您覺得企業轉型時該怎么講好故事,投資商、員工才能更容易接受,不動搖軍心?
我們從兩個方面解構這個題目,第一個是對象,第二個就是我們怎么去講好這個故事。對象分為投資商和員工。
投資商,因為不是做商業計劃書去推廣,所以主要對象是股東,如何在轉型過程中爭取股東的支持?有可能要融資,做BP做商業計劃書,這個的關鍵是什么?
無論對股東,還是對新的一些投資商,關鍵是要有非常清晰的戰略路徑、目標、商業模式,戰略目標清晰,商業模式也要打動他們。
所謂商業模式,就是如何盈利的一種邏輯結構,這個就是講好故事的一點:打動。
同時也要做好風險防控的預案,公司轉型的方向,前景。對前景描繪的邏輯成立,對于風險有防控,這樣股東才會給你投票。
對于員工,關鍵是給員工信心,員工不需要知道成功的概率。那決策者怎么把信心給傳遞出去?通過各種會議、活動宣傳,傳遞給員工。傳遞也要跟員工的個人前途和目標聯系起來。
舉個例子,在疫情期間,一家企業上半年收益差,下半年努力干,需要超過去年的產能,怎么克服困難?轉型新的領域。
風險無需講,信心要傳遞,給未來畫一個藍圖。比如公司如果上市,將要實現內部持股的方案,這樣決策者和員工會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價值,員工的信心也有了。
第二個問題:您覺得一份有價值的商業計劃書應具備哪些必要元素?
我覺得主要具備三個元素。
第一個是邏輯,曾老師是做很多地方的創業創新大賽的評委,看過很多商業計劃書,給過最多的建議是整個邏輯要清晰,邏輯不清晰就會讓投資者產生懷疑。
第二個是要有亮點,各個環節邏輯清晰,但沒有亮點不行。亮點如何突出?挖掘與呈現技術或產品創新點,有的企業不是技術創新,而是來自于商業模式的創新。比如盈利模式創新,客戶細分。或者價值主張有新的創新,所以亮點一定要突出,沒有亮點,就是平庸。
第三個一定要有一些新的模式。比如貿易,可以對整個產業鏈進行重新的整合或者創新,這樣你的企業發展,才能在競爭中贏得更有利的位置。
第三個問題:您覺得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有哪些?
曾老師講述了轉型升級要解決的三個關鍵要素:意愿、能力和路徑。
第一個要素:解決意愿的問題,你要想升級轉型,如果沒有意愿是沒有用的,所以第一個要解決意愿問題。
第二個要素:路徑,路徑即明確轉型的方向。
找到了路徑,你還要具備第三個要素:能力。比如:制造型企業要往新制造轉,或者要數字化轉型,那就要精益生產,強化能力,提高生產效率。
那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有哪些?
首先需要確認的一點,轉型升級并不等于轉行。有的人認為不能隨便轉型,但轉型又有可能獲得新的商業模式,新的能力。
第一個路徑是經營層面的轉型。
舉個例子,在原來的業務進行創新,對產品進行創新,叫微創新。
還有一種是進入新的領域,新的產品領域。
新的產品領域又有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相關多元化、非相關多元化的模式,相對比較專業的是相關多元化。
比如本田,本田原來是做發動機的,與發動機相關的物質汽車、摩托車,后來本田開始生產摩托車、汽車,都與發動機都有關,因為汽車、摩托車的主要主要部件是發動機,這個是相關多元化轉型。
第二個路徑:管理層面的轉型。
現在最流行的一類就是數字化轉型,現在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尤其今年疫情大大推動了數字化轉型,塑造了它的周期。
9月份,馬云在重慶智博會上講,原來數字化轉型大概需要30年左右才能完成,通過這個疫情,已經縮短到一二十年左右,發展迅速。
所以這次疫情來倒逼了很多數字的應用,典型的案例:早期疫情在武漢爆發的時候,出現了三個重要的需求。
第一個需求,人員跟蹤,避免交叉感染。早期通過攝像頭,追蹤技術,后期阿里巴巴發明了綠碼、黃碼,這個背后的支撐就是數字。
第二個需求,解決物資分發問題。大量的物資捐贈,人力分發速度緩慢,后來全國第二大的物流企業:九州通,運用數字化的工具和手段,通過數據庫、GPS跟蹤,兩個小時就可解決物資分發問題。
第三個需求,隔離的人員怎樣的防止交叉感染?應用機器人,還有其他的數字技術。
所以,數字技術在管理層面的轉型升級,提高了我們的效率問題。
管理層轉型的第二個層面是管理精益化。精益生產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前提。
管理層轉型的第三個層面是商業模式創新,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需求。以新零售為例,新零售原來消費群體的年齡是70后、80后,現在是90后、95后甚至00后,其主要是95后。
去年北大做了一個調研,95后每天在移動端的時間是6.8個小時,非常高。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應該怎么辦?場景要發生變化,產物要發生變化,商業模式也要跟著創新。
以上就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