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華斌
昨天受邀請到某企業講課,遇到老板問我‘如何才能證明企業總是蓬勃發展’的問題;我說這應該是你們老板最清楚的事,因為蓬勃發展必然就表現出企業缺人才。所以說如果任何單位總是人才奇缺,實際表明這就是企業正在發展之中。反之如果一旦你企業感覺到人才飽和了,這時可就是這企業開始要衰退了。正因為如此,企業人才越過剩的單位則衰退的速度越快;這就是企業的人才管理定律。
我們搞管理的人都知道,真正的管理者不是搞發展規劃;而是搞人才管理,因為‘垃圾也是用錯了位置的人才’;這說明人與才是對應的,只要是人就有對應的才;而管理者就是要將對應的人其才發揮作用,這就是生產力。正因為如此,企業各行其責是管理之本;因為各行其責才能實現人才作用。這就是我們改革開放到現在還沒有找到的人才定律,因為我們社會需要的人才實際是奴才;是只聽領導話并不打折扣的人。因為我們社會是領導發布指示的社會,而國際上的管理全部是按照崗位責任制自主管理的概念;根本沒有上級領導給你指示,這就是崗位人才作用的原則。
我們知道任何崗位都是有其特定的素質要求,這就是與崗位職責對應的能力發揮;也就是說任何符合素質要求的人到這崗位都能發揮作用,因為程序就是你發揮能力的軌跡。正因為如此,任何崗位都應該是每個符合素質要求人追求終極夢想的舞臺,因為這個舞臺就是你的希望和寄托。雖然任何企業和人的生命一樣,都會經歷發展、成長、成熟幾個階段;最后還會逐步走向衰退。這不是崗位人員的問題,而是戰略決策崗位的人出了問題;如我們的國有企業改革成傻瓜企業家時代,結果退出國際叢林法則的是中國國有企業的普遍現象。因為自由的經濟市場需要的是超前決策,從而避免企業慢慢衰亡;這就是企業家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原因。
我們知道托爾斯泰有句名言,那就是“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如果用在企業管理上,那就是“所有成功的企業則都是不同的途徑與手法,而失敗的企業則千篇一律地是人才過剩”。也就是說企業在衰退時期時,雖然表現的是從銷售和利潤大幅度下降,最后導致市場占有率下降、負債增加、財務狀況惡化;進而引發企業無力投入、設備和工藝落后、產品更新速度慢,再接下來就是職工隊伍不穩定、員工士氣不高、不公平感增強、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期望值降低、敬業精神弱化、企業缺乏激勵上進的組織氣氛、人才紛紛外逃。也就是說人的因素是反方向剌激于企業衰退的誘因,最終以內部人才過剩的因素宣告了企業的死亡。也就是說我們的國有企業總結的成功經驗雖然千奇百怪,但最后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失誤;因為改革開放后我們的國有企業由以前的“三馬拉車”(黨、政、技術是三種獨立的人才)改變成“一馬獨駕”(即技術人員一肩挑)。表面上看是減少了干部定員,實際卻是壓制了專業人才;因為在我們這“領導就是絕對權威”的社會,任何單位都將是“一言堂”;而“一言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就是壓制人才,從而使真正的人才再也不干人才的事而只干奴才的事了;這就是我們的國企改革沒有成為國際超強企業而萎縮成為國內壟斷企業的原因。
我們知道美國蘋果與微軟的成功就是人才出眾,從而使企業超前引導;于是企業就人才供不應求,從而再快速吸引人才。而高素質人才再刺激企業的膨脹發展,從而再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進入;這就是企業成功經驗,也是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超級強國的原因。因為美國社會不是人才輸出,而是快速吸引全世界高素質人才。而我們與印度成為全世界公認的人才輸出大國,則說明這兩個社會的人才過剩。而人才過剩必然是社會競爭力衰退的特征,但我們社會為了掩飾這個特征從而開發出自己的特色經濟;那就是房地產經濟,從而使人才過剩的社會經濟還是經濟持續增長;從而使人們淡忘了人才理論。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經濟有多少危機四伏;要么我們是提前吃子孫后代的飯,從而將問題留給子孫后代自己去解決;要么我們就是貸款經濟,通過借貸進行經濟的假繁榮。但無論是什么樣的經濟高速增長,始終無法掩飾我們社會永遠是人才過剩;這就是管理理論上的競爭力質量概念,因為人才過剩的單位(社會)即使經濟高漲也是潛在的衰退;這就是現代人力資源的管理思路。正因為如此,我們任何單位負責人應該背負的不是單位的效益問題;而應該背負的是單位的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一旦單位人才飽和或人才過剩,就說明這單位負責人不稱職了;這就是現代中國社會需要定位的管理。然而我們社會的現實卻是有些地方負責人實際沒有半點人才責任,因為本地區人才百分之百輸出竟然還有領導政績;這難道不是天大的笑話嗎?然而它卻是我們中國社會的現實,一個任何單位或地方負責人竟然沒有半點人才責任;從而造成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輸出國。因為我們的領導沒有人才責任,從而使老百姓自謀出路了;這就是我們社會的人才不斷輸出到國外的原因。
我們現在到處是強國夢與中國夢,可什么是強國夢與中國夢?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能為國為民貢獻力量,這就是中國夢與強國夢的結合。正因為如此,我們如果不把人才壓力強壓到各級領導身上;我們社會能改變人才只有輸出的中國特色嗎?試想一個永遠是人才過剩與人才輸出的大國,它能是世界上的強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