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丁辰靈
昨天科技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宣布以283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蘇寧,成為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蘇寧云商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
網絡段子手紛紛出動,比如這一句:
國美的黃老板要出來了,京東的東哥剛剛和奶茶妹妹大婚,于是馬云和張近東商量送什么禮,最后就商量283億入股蘇寧當做大禮了。
還有這句:
強東哥的格局太小了,抱著奶茶妹妹結婚;沒想到人家馬云抱著張近東結婚了!
當然,強東哥的段子也不少,比如網上傳了一張和我師妹奶茶妹妹章澤天吃飯的照片,后面站著看上去疑似奶茶妹妹父母的兩位同齡人,結果網絡就調侃說:
“今天你不努力,以后就是別人抱著你的女兒,今天你努力,你就可以抱著別人的女兒”
最悲劇的是,現場來參加蘇寧互聯網+零售峰會的有兩位大咖,百度的李彥宏和萬達的掌門人王健林!李彥宏現場謙虛的表示自己是不懂零售的,丁哥不知道他的內心是不是強顏歡笑。
這個時候我等眾屌絲總會唏噓感慨一番,大戲看的爽,但怎么都是豪門恩怨,與我等升斗小民無關。
但實際上丁哥覺得今天中國這些大家伙都已經人到中年,巨無霸的體量已經不會有再多增長的大機會,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各自都有各自難克服的難題。
百度面臨的是移動互聯網對搜索的瓜分和蠶食,所以百度才不惜一切的打O2O!
阿里的問題前兩年已經開始顯現,主要還是整個市場紅利的消失和經濟的極大放緩!當然,微信強勢的競爭也是心中永遠的痛。
萬達關了很多店,騰訊壓寶京東后,徹底放棄了電商!而京東繞不過去的依然是阿里。
巨無霸之所以步履蹣跚,最大的問題仍然是面對未來中國經濟放緩的新常態的思維方式問題!過去的思維方式已經不再有效,而新的思維方式離舊有的成功基因相去甚遠。
這就好像我們今天講的某些體制問題,王朝更迭幾千年,玩的更多是農業專制體制的零和游戲。
中國互聯網過去的唯一思維就是“流量”思維,流量思維的本質是門戶思維,這一點過去十多年基本沒有變過。即使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有風險投資和創業者所跟風的依舊是賭做一個高流量的應用,然后再考慮如何進行流量變現。為了獲得流量,砸錢也好,免費也好,總之無所不用其極。
這一點在2015年之后將不再有效,中國的經濟未來需要的是服務思維,用戶思維和創新思維。好東西會自傳播,而在移動互聯網年代,你第一天跟用戶設定的“框架”會直接決定你未來的“收益”,同樣一個千萬用戶的應用,可能收益為”零“,也有可能收益百億。
比如很多移動互聯網工具式的應用,基本不要指望有什么盈利能力,任何指望靠純工具去盈利的都是耍流氓,比如各種天氣型應用,所設想的各種商業模式都是IT男的自嗨!還有很多通過工具試圖切入社區的,99%都離不開失敗的命運。UGC這樣的社區東西,開始會有些熱鬧,沒有好的內容和氛圍很快就會死翹翹,而即使社區有流量,離能商業變現還遠的很。
比如各種之前一夜而紅的臉萌,足記,小咖秀,注定只是一個階段流行。美國人有好幾個詞形容這樣的應用,比如Hype,比如Fade,都泛指這樣突然流行但也很快消亡的應用。但中國為啥投資人都趨之若鶩的去投這樣的Hype呢,根本原因就是人傻錢多!
還有中國投資界瘋狂癡迷投資各類社交軟件,大部分也是沒有商業化可能的。陌陌這樣的軟件為什么做不了國際化?因為美國人上個電梯就能搭個妞,根本沒這個需求。陌陌切的這塊市場還是過去QQ陌生人交友這樣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長遠來講會萎縮。但在短期來看是有成長,因為移動互聯網打開的紅利。
O2O中的投資就問題更大了,很多投資人是簡單看到了中介成本高企,供應段產能過剩等問題,但提出的創業方向卻完全打不到痛點。中介成本高企在大多數行業的問題是服務成本過高,包括租金成本,包括供應端和客戶的不穩定,對了還有各類隱性成本。產能過剩的問題更多還是經濟的下滑和低迷。這些都不是簡單做一個平臺能解決問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