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善陣者不戰,先突圍再攀登

作者:葉潔純 王芃琹 王謙 華聲宇; 來源:南方日報

編者按:

今年非常異常,突如其來的疫情,華為、TikTok、騰訊等等中國企業受到其他國家的無理打壓。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企業家蓄勢待發之際,市場環境變得非常惡劣。在沒發生戰爭,沒發生重大的地震,沒發生重大的其他的自然災害情況下,疫情對人類的生活已經造成這么大的創傷。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品質革命還是否繼續?攀登品質高峰還登不登?

很多企業在這個環境下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然后才是發展。這是今年調研給定的一個約束條件,事情不可能延續我們去年想好的規劃,形勢已經變化了,我們就要順應形勢變化。

去年10月經濟學家周其仁在佛山開過企業大會,當時佛山企業家蓄勢待發,提出要攀登品質革命的高峰。去年他們調研組到了歐洲以及國內四個城市進行考察,當時吸收了外部經驗后正準備開打,然而,這一切都出人意料!

今年,在7月16日下午舉行的「育新機 開新局:品質革命與市場突圍」2020年佛山企業大會上,周其仁現場以《突圍再登攀》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實錄。

2020年到底有多長?

2020年到底有多長?有幾個月?這是一個問題。

我在海天看到一幅標語:“奪回一個月”。我就請教海天,什么叫“奪回一個月”?海天原定今年收入年增長15%,結果今年海天第一、第二季度的增長只有7%,那就丟掉了正常的速度。

但是海天在疫情中的市場調整非常快,因為疫情下人們都回到家里做飯了,他們的調料就迅速從大包裝換成小包裝,轉得非常快。即便這樣,海天也要“奪回一個月”。

我們問海天的管理層,今年的發展目標會不好改變,他們的回答是,至少目前不調整今年年增長的計劃,他們希望通過以后的追趕,把新冠病毒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但是,每個企業在回答“2020年有幾個月”問題上是不一樣的。

我這里列了一些企業的情況。溢達紡織是亞洲最大的襯衫制造工廠,由于它的產品大量是外銷,今年3、4月份境外疫情嚴重起來后,他們很多訂單都不送貨了,一季度溢達紡織減少了2500萬件的訂單,算下來等于企業一個季度的產能就沒了。

也有高增長的企業,華特氣體增長13%。小熊電器上半年增長45%。德冠利潤第一季度增長80%。

可以看到,同樣的沖擊面前,企業分化是非常嚴重的。一部分是外部原因,對我們學習來說,更關注的是內部原因,從這里頭來找怎么應對。

大家關心全國的情況,我把現在看到的幾個預測放在這里。一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于今年全球的最新預測是,2020年全球經濟降4.9%。上一個預測是降3%。

國內第一季度GDP增長是-6.8%。從中國疫情控制圖可以看到,確診病例從每天幾百名再到個位數,所以5月份國內經濟增長轉正。

今天(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度數據,GDP同比增長3.2%。國家統計局原來預測是2.5%,全年算下來是3%的增長。

想想看,去年全年中國GDP增長是6.5%,今年如果是3%,什么意思?

就是整個國民經濟而言,2020年只剩6個月的,因為增長速度一半沒了,現在看來二季度數字高于預期,不是2.5%,而是3.2%,那么三季度怎么樣、四季度怎么樣?

看起來這個勢頭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是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我們對疫情這么大力度地管控,還沒有完全消失。

全國的數字來看,全年可能會有5%的經濟增長,但是跟過去相比掉下來很大一塊。對比來看,如果每家公司在算今年有幾個月的時候,如果你2020年多于6個月,你基本上就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當然,365天這個天數沒有縮短,我們的土地租金、銀行貸款都是按365天計算,如果收入去掉了6個月,你所有的成本就要拿這6個月的收入來分攤,所以今年對于企業發展來說,還是非常嚴峻的一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到底怎么來認知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增長?我們這次調查首先向佛山企業家請教的就是這個問題。

向死而生,練平常功夫

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收獲:再大的困難、再大的風浪,當它來的時候,討論應對就已經晚了,最好的應對就是平常把功夫做足。

這是華興玻璃董事長李深華的經驗。在這次調研中,我們去到華興玻璃,了解到這家企業全國16個工廠在疫情期間沒有一家停廠的,全部都處于連續生產,包括他們在湖北黃石的1000個工人也是一天都沒有停產。

因為玻璃行業本身就不能停,玻璃一旦窯爐開了就不能停。但是這么大的疫情怎么能做到不停?李董事長的回答是靠平常功夫,沒有什么特殊功夫,靠平常功夫。

我們就請教什么是平常功夫?他說,你看我們這個行業窯爐一開就不能停,一停就是巨大的損失,所以多少年來就練一門功夫,怎么樣讓市場需求的組織適應我們的產能,不是產能變動去適應市場,是市場需求來適應產能。

這一門功夫哪個學校教的?沒有,是華興玻璃在玻璃行業幾十年,就知道爐子不能停,所以他們一定要均衡地組織市場需求。

可是市場需求價格、對手、環境都在變動,為此,他幾十年來就是練一門功夫:就是分散的管理需求,永遠不把自己的產能壓在某一個方向。

因為玻璃是一個應用場景廣泛的材料,可以做藥品,做飲料,也做酒瓶,也可以做建筑材料,玻璃的廣度比我們老祖先留下來的陶和瓷還要廣泛,所以幾十年來他們一定是每年都管理10到12個市場需求,哪個需求也不能過大,過大了他們就主動(把產能)停下來。

不是說你一有訂單就開足馬力,而是一旦一個需求的訂單超過了全部產能的1/10、1/12就不接了。

同時,華興玻璃每年總是做10到12個不同的需求,研究這些需求在不同季節期間、不同經濟高峰低峰之間如何對沖、平滑需求、互補等。

這多年練就的功夫,今年就讓華興玻璃廠做到在這么一個全球罕見的風險沖擊面前,連續生產,一天都沒有停。

在黃石要開工要保持連續生產,地方政府承擔很大的政治風險,因為萬一你出了問題怎么辦?

華興玻璃就帶著一套嚴密的方案過去,告訴他們這些工人放回家還不如我們集中管理,集中管理防疫效果要比他們回家強,同時還可以生產。華興玻璃就帶上自己的客戶,一塊去說動了黃石。

最后他們很爭氣,華興玻璃的黃石工廠開到現在都沒出問題,全國16個工廠全部連續開工。

這是因為華興玻璃多少年來就注意管理,工廠在全國要比較均衡地管理,要布局在不同的地區,北方、南方、東部、西等。包括工人招聘都不能集中一個地域,分開來。

聽完以后,我就對這家公司很有興趣,就找華興玻璃的材料看,華興玻璃董事長李深華念過初中,之后就到玻璃廠當學徒,就這樣一個背景,然后他就不斷琢磨、研究,等到改革開放出來辦民營企業。

大玻璃廠有的是,怎么輪到你?他當時就挑大廠不做的小的需求,把它做好。有了小作坊以后,最欣賞李深華的一條是,他在任何時候都敢于碰硬,曾經有一條生產線,全國國有大玻璃廠都沒有上過,他上了。

那個設備當時他那個廠買不起,于是李深華拉了一幫研發人員進行研發,最后他們組裝出來了,啃下全國玻璃生產線的硬骨頭。

然后他們勇立潮頭,別看華興玻璃小作坊出身,我們可以把它做成世界好的企業 、好的工廠,一套套的管理制度改革,于是華興玻璃一家一家去求教,做精益制造,就去日本請專家。

當時跟日本專家學習,華興玻璃工廠光學掃地都學了三年,因為當時小作坊工作環境就不合格,一步步學 。

就像爬臺階一樣,每年改。不是大動干戈,但是每年更新、每年更新,不斷引進新的管理辦法、先進系統。就在疫情期間,他們還在用了西門子提供的燈塔工廠的標準在改造工廠。

疫情前,西門子安排了幾十位專家去看他的工廠,看了以后,李董事長講了一句話,其實他還蠻自豪。他說西門子的專家看了華興玻璃的工廠,討論了幾個月后,西門子專家認為,我們有資格跟他們討論。

我們聽了挺替佛山的企業感到驕傲,就是你在技術上已經很好,但是按照德國標準看,你只是德國工業4.0當中的那個工業1.0。但是華興玻璃現在準備和西門子一起打造燈塔工廠,改造后就可以到工業3.5,到了工業3.5就能登頂大本營了。

李深華董事長也寫了他認為如何應對疫情的文章,發表在《南方日報》。他認為應對危機靠平常功夫,不是靠什么特殊功夫,這個平常功夫就是在危機來之前就要下手。

能下手是認識上對危機要有認知,不是說病毒來了它是危機,戰爭也好,貿易戰也好、病毒也好、疫情也好、山洪也好、海嘯也好,這都是引爆點,關鍵是你的公司是什么狀態,你狀況不好,任何一個外部沖擊你都可以垮臺,所以要在外部沖擊沒發生之前天天練這一門平常功夫,有機會就要改,有機會就要改進,要把自己的健康在日常管理。

這個事情和全球疫情是一樣的。全球現在有五十多萬人因病毒死亡,一千多萬人確診。它的分布是有道理的。

免疫力好的、健康的,總的來說感染機會就低,即使感染了也不會變嚴重,變嚴重也不容易死。你看出現大量死亡的人,很多本身基礎健康就有問題的。

李董事長的這個哲理,我覺得是我們這次對疫情總結當中非常有深度的一次總結。他的具體經驗大家可以找機會去學。

我覺得這些思考是這種疫情沖擊下非常有價值的財富。他練了這么多年平常功,所以在這次疫情中可以表現出全國16個工廠連續不斷生產,這是有說服力的。

其他廠平時沒有練怎么辦?他的經驗也是可以學的。你只要還沒有死,你這個公司只要還在,一息殘存,就可以練基本功。

這次調研座談當中,有一位非常年輕的佛山“創二代”——承安銅業總經理周建新。他講了企業在疫情沖擊下做了五件事,我們最感興趣的是第三件事,那就是磨刀,利用這個機會磨刀。

他說如果員工們整天去看那個疫情報道,就會越看越傷心,越看越害怕,精力分散。所以他就讓員工時間花在學習上,就用阿里的釘釘軟件將公司日常管理數字化,這也是很好的經驗。

還有一家公司,南興果仁。它專注做堅果,一做就是60年。這家公司成立之初,創始人是到香港闖蕩。改革開放后,父輩回到佛山,看到許多婦女沒有工作待在家里,于是在佛山設廠。

南興果仁首先是做外銷,后來內需起來以后也在做內銷。一粒堅果的生意就做了60年。

別以為一家公司用同樣的辦法做60年,它也不斷在改進,不斷在升級。事情很專注,但是做堅果的工具、技術、管理一直在改變。現在龍江在做村改,村改也是佛山將來品質革命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

他們說,村改后公司就可以上更高水平的自動化生產線,現在在“家家戶戶村村冒煙”的情況下施展不開。

平常功夫平常就可以練,疫情發生以后其實就轉為平常。業務量掉下去三個月、兩個月,剩下的時間做什么?練平常功夫。

善陣者不戰

“善陣者不戰”,教人下圍棋,第一句話就是這句。企業最重要就是布局。局布好,仗不打就贏了;局布得不好,就沒辦法了。

在此次走訪的佛山企業中,在布局方面,我認為值得學習的企業是蒙娜麗莎。今年4月,我們開線上討論會時,蒙娜麗莎董事、董事會秘書張旗康說,蒙娜麗莎還在廣西投項目,三期的項目還要上。那時是3月,疫情形勢還很嚴重。

當時,蒙娜麗莎的決策層內部還有不同意見。有人覺得天下都這樣了,擴充的產能還有人要么?只有他們蕭董事長一錘定音,“病毒早晚要走”。

他不是醫學專家,是通過常識判斷。這樣的疫情在人類歷史上出過很多次,最后都沒把人類干掉。

所以,蕭董事長第一句話就說“病毒早晚就要走的,投一個項目就要兩三年,大家不要吵了,投!”蒙娜麗莎投了廣西藤縣,我專門把當地報紙招來看,藤縣一片歡呼,好幾個億的項目,這是布陣。

這種“冬天”投資的戰略思想,順德企業家早就有了。第一個給我上這門課的是科龍的潘寧。有一次在成都開會,那時候大環境不好,到處都在砍產能。

潘寧跑到成都發動機廠車間,說要把冰箱生產線伸到西南地區。他說,所有投資都應該“冬天”投。

第一是因為“冬天”投成本低,所有地方政府都歡迎你,各類投資成本都低;

第二條更重要,投資需要周期。如果等到市場回來企業沒有產能,企業拿什么賺錢,拿什么占領市場。

很多企業是到了“熱”的時候去投,投資有周期,錢還沒賺到,市場就轉“冷”了。

第二家值得學習的佛山企業是德冠薄膜。德冠今年一季度利潤增了80%,公司董事長羅維滿說,這就是品質革命的成效。

跟著好客戶走向好市場,讓好客戶帶到高端去。在德冠的市場布局圖里面有個小小的點,這是日本市場。這個市場只有幾百萬人民幣的收益。

過去德冠看不上,覺得日本客戶挑剔、麻煩,對產品質量要求很高。這兩年參加了品質革命調研后,羅維滿決定日本市場雖然生意小,也要打。

日本是出了名對品質要求高的地方。能打進日本市場,就是買到一張通行證。品質不是三個“口”么?讓人家認為你東西好,比做好產品本身還要難。最重要是人家的口說你東西好。

日本人接受的產品,產業界就覺得這個東西不會差,比企業自己講產品好更管用。同時,你的產品要賣到日本,肯定要在產品工藝上使一把勁,才能打進日本市場。

前年,我們研究的純米電飯煲被拿到日本盲測,比日本產的電飯煲評價還好。品質革命,所謂登上高峰就這么登。

德冠薄膜“打”全球市場。今年三、四月,全球防疫形勢惡化,企業怎么應對巨變?他講了一個經驗:多少年前,我就知道有這個問題,專門找我們內銷產品中銷量最大的一款專門成立一個部門,讓它做整個德冠經營的“調節器”。

如果國際市場好,這款產品就提價,間接把產能調節至國際市場;如果國際市場不好,這款產品價格就降一點,國內市場就大賣。

我聽了深受啟發,這就是都江堰啊。江的水量是有大有小。如果江水全都灌到成都平原,就會出現澇災。所以水量大就走外江、水小就進入成都平原,這是調節。要在公司管理過程中做到這點,不容易。

剛才提到的那個事業部做內銷,如果公司隨便讓他的產品降價,就會影響該部門的業績,部門領導肯定不干。

所以,德冠采用輪值制度,事業部之間輪崗,總裁也輪崗,讓每個人都有全局觀念。輪值最重要的不是形式,是要每個局部都有全局觀念,否則“以客戶為中心”這些口號都可能會成為墻上的口號。

《任正非傳》里也說得很精彩。有一次,記者問任正非,華為是以國內市場為主還是國際市場為主,任正非說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告訴你一句話,客戶要你去哪,我們就沖到哪里去。

這個思想,在今年、在今后,對佛山企業家非常重要。全球化到底什么前景,沒有人完全知道。我們的產能擺在這里,你怎么來定這個目標,定這個戰略,如果布局不是按我們預想走,怎么靈活調整?德冠的經驗可以作為參考。

這一條是我們這次調研中非常可貴的感受。

以我為主,選標對標

在珠三角調研的第一站,我們去了松山湖,這是華為公司研發部門所在地,投資100億元建成。當然,這個園區有經濟功能。它除了可以幫華為招到一流人才,也讓客戶相信華為可以生產好產品。

他們介紹說,華為在全球打市場的基本招數,是一定要把客戶請回總部看看。

我們看了這個園區很開心。有個團員說,這讓企業怎么學?華為按照12個歐洲知名地點修出來的園區,其他企業怎么學?

當天晚上,我在復盤的時候說,這是個好問題。企業出去對標學習,不大能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公司,一樣的公司有什么好學的。面對與自己不一樣的公司,企業怎么下手學?你們對標要選好標桿。

去年,我做主旨演講的時候放過一張圖,談華為的成長。華為今年上半年財報出來了,營收4000多億元。這種體量讓一般的佛山制造業公司怎么對標?

但是華為的體量不是天下掉下來的,它也有過幾百億人民幣的時候,也有過幾億人民幣的時候。這很有意思。

一定是華為當時作對了什么,才有后來的發展成就。所以華為在10億、20億、30億的時候做了什么?這個標桿,企業可以對。

2000年,美國IT泡沫破裂,影響很大。次年,任正非有篇講話叫做《華為的冬天》。

再過一年,任正非帶隊去日本學習怎么過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破裂后經濟長期低迷。我們在長期高速增長的經濟中,而人家過了好多年“冬天”。人家怎么過的“冬天”?“冬天”有沒有可以學的地方?

任正非去學完后回來和內部干部說,要學習日本人民的忍耐與堅韌不拔,這么糟糕的情況下要平靜對待,才能做好產品。所以選標對標非常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師。

你只要善于對標,可以對場景對標,也可以對某個問題決策時的為難進行對標。只要你有問題,你就一定能在周圍的世界找到可能性。

我們這次也去看了富士康,現在富士康的規模體量不是一日而成。我把富士康的歷史表格放在這里。

1974年郭臺銘在臺灣地區創業,9000美金的起家資本。富士康收入到達10萬臺幣的時就開始進軍大陸,到深圳發展。

這是他們的戰略定位能力與布局能力。當天晚上我就問在座的佛山企業負責人,有沒有在臺灣地區開展業務的。那么多臺灣公司在大陸發展業務。

康師傅,一個方便面,做得這么大。它不能對標么?它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三頭六臂,也不是有了不得的功夫,都是草根企業從下打上來的。

大家都是這么過來,都是從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較低的時候一步步改、一步步走。所以企業對標一定要把自己放進去,想想自己有什么問題,更重要的是想不想解決問題。

只要想解決問題,你一定能在中國找到給你營養的標桿與榜樣。

佛山企業中,在選標對標方面做得好的真有一批,嘉騰機器人就是其中一家。一開始,嘉騰機器人的老板陳友就說要搞有技術含量的產業,一上來就瞄準了AGV機器人。

在這個領域,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是德國公司。陳友與這家德國公司一談下來發現,對標公司的工人平均工作年限長達21年,而自己這邊的工人時常跳槽。

于是,嘉騰設計了一個體制:工人每多服務一年就有一筆獎金;服務五年、服務十年都有獎金。

因為嘉騰是做出口的,是給全球知名品牌做AGV的。疫情一來,出口訂單沒了,工人養不住了,怎么辦?陳友說,董事會討論過要不要辭工人,也很糾結。最后找到的答案讓我也拍案叫絕。

嘉騰不辭退一個工人,沒有訂單,就不領工資;訂單少,一個月就領三個禮拜工資;訂單再少就再減工資,但是工齡連續計算。而且是從陳友本人、從管理層開始執行。這就是對標對得好的結果。

對標對得好,企業會覺得有個“跳一跳能夠得著”的目標,企業的管理、團隊精氣神就不一樣。

離開佛山后,我去到了長三角,看了江南造船廠。造船廠的董事長聊起來說佛山有家公司很有意思,就是嘉騰機器人。

三年前,江南造床廠里的業務人員向工廠董事長介紹,嘉騰想去做造船廠的生意,給他們供應AGV。這個董事長說廠里全是巨無霸,嘉騰的產品達不到要求。

沒想到兩三年過去,嘉騰現在拿出了可在戶外抬起十噸設備的AGV。當然,這個體量對于江南造船廠來說也不是很大,但是這股勁引起了造船廠的注意。他們認為,嘉騰的上進心很強。

陳友說,他去了看了德國一個小村莊的AGV公司,做了一個可在平底將60噸設備升起九米的叉車。這種叉車誰要?沒有人要。

這個公司造了個沒人要的設備,就是為了告訴客戶自己有這個能力。這是亮肌肉。所以陳友回來后,就開始與2噸、3噸、6噸、10噸、20噸的產品較上勁了。所以選標對標學標,會把公司帶到一個非常好的階段去。

普拉迪這家公司也是我們在佛山調研中看到的。這家公司的老總說,中國培養了這么多大學生、研究生、工程師,應該可以造一點東西、研發一點東西吧。

所以他一上來就定位精密設備、高端制造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公司2008年成立,現在產品賣到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

“把裝備賣到德國去”——這句話本身就值錢。機器賣過去,公司還得派工程師去調試服務。今年二、三月份,普拉迪工程師去歐洲調試設備。當時,歐洲疫情還不嚴重。

等調試完后,當地疫情很嚴重了。公司買了最貴的機票把工程師接回國,隔離14天。佛山企業有這樣的團隊,和對標有關系。

我再講一家公司,華特氣體。這家公司做特種氣體,銷售額也不大,但是技術很過硬,可以從傳統工業氣體做到特種氣體。其中一些特種氣體是與芯片制造是離不開的。

2002年,這家公司把特種氣體作為發展方向。打開它的客戶名單,可謂星光閃閃:中芯國際、臺積電、京東方等,全部都是它的客戶。

去年,我們調研團去到荷蘭阿斯麥爾公司門口,結果進不去。這家是做光刻機的,技術很敏感。而我們這家公司,四款特種氣體獲得了阿斯麥爾的認證。

我們都知道貿易戰、科技戰,核心是關鍵技術被卡脖子。這個問題有幾個解決路線:一種是所有產品我都會做;另一種是我們也有一些卡脖子技術,可以和對方談。

如果我們佛山、廣東、中國多一點這種公司,大家想想全球這種格局會怎樣。而這個公司就長在佛山。

所以,這次疫情期間雖然我們不能出去調研,掉頭向內調研收獲一樣不小,在佛山企業群里好好聽、好好看、好好談,一樣能挖到寶。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佛山新生代,在下個五年、十年中,完全可能挑大梁的。

用新技術為自己賦能

這次還有一個收獲:武裝自己、裝備自己。不要被動地等別人給你賦能,你不給自己賦能,別人很難給你賦能。

這次珠三角調研我們去了騰訊,濱海大廈是騰訊新的大廈。我們有一位參訪企業說走到這里,感覺自己有點恍惚。

當天調研完,晚上開復盤會的時候,我們就接著這位老總的話研討,討論中國的企業家哪有對機會不敏感,既然我們對機會是敏感的,為什么互聯網這么大的一個機會就沒看見?

互聯網剛出來的時候,我們集體失去了認知能力。用馬云當年講的三句話就是:看不懂、看不起、看不上。互聯網最早是美國國防部用來保持通訊的,后來是科學界用于跨國科學研究,方便大家互通論文。

中國第一條互聯網就是中科院裝的,也是為了讓中國研究者可以看到全球的文獻,當時沒有人往生意去想。

很多新技術剛出現時是很貴的。從產品曲線來看,因為產品初期很貴,用戶很少,所以下一步要做規模化。

但是互聯網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很多企業家就認為這跟生意無關,因為他們技術上不懂,他們不知道信息成本的節約是什么含義。

當時除了認知不足,比如網上銷售怎么把貨物給消費者?當年沒有配送條件。

直到一批人在里面解決了問題,打出來了。等到產業界能看懂的時候,發現我們已經沒法追了。這就是看不懂,然后看不起,看不上。

回頭看,今天產業界能看得懂互聯網了,卻已經沒法追趕。騰訊是靠實力走到了今天,這樣一個有實力的公司是從市場里來的。

現在“新武器”來了。我們錯過了消費互聯網,絕不能再錯過產業互聯網,因為從2000年到現在,20年過去了,你看現在誰沒有智能手機?尤其這次疫情帶來最正面的效果,就是極大普及了互聯網。

相比現在的孩子,他可能最開始也不懂互聯網,但知道這個東西好玩,滿懷好奇。因為好奇,互聯網讓他們茶不思飯不想,無論如何都要買一個智能手機、要下載APP。

反過來看,現在產業互聯網有什么特點?那就是許多老板一聽產業互聯網,馬上想到是要花錢、要成本、要上設備。

所以先要解決這個問題,互聯網到了今天不是說你用上它可以比別人走得更快,而是如果再拒絕這個東西,你就沒有立足之地。一個東西一旦到了臨界點以后,問題就改變了。

今天很多事情,沒有互聯網是做不成的。疫情期間,我們這么多人隔離在家,物資供應問題是怎么解決的?所以美團是了不起,可是美團小哥如果沒有一個手持設備,不可能知道哪個貨要送到哪兒去、送到了沒有。

我們現在出差要掃健康碼,如果沒有那個碼,你需要多少話才能講清楚你到底是哪里人、到底有問題沒問題、到底14天去過哪里,你講了他怎么查?不可能的。

我們認為,推廣工業互聯網的第一問題是認識問題,它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人是有情緒的,不可能每個動作都一樣,是可能出岔子的,連續、重復、簡單、枯燥的工作應該交給機器去做,否則我們很多品質控制根本就是掛在墻上的口號。

這次我們團里正好有一位來自維尚家具的老總李連柱。以前我們去看過他的廠,李連柱說當時工廠生產是機械的,但包裝環節還是用人工的。我說其實很好,說明用這個東西是可以漸進式應用的,可以想明白一塊再改一塊。

為什么維尚家具可以走到行業前頭,他說就一條方法:我們把這件事情交給一群30歲以下的年輕人去做,對于他們沒有那么難,沒有那么多搞不清楚的事。

現在很多公司都到了要換代的時候了,60后、70后人員都退后面,這不是無情,是技術進一步加速迭代。如果現在還是位高權重的人在拍板,有可能會把整個公司給誤了。

這里講到了日豐,日豐發現一個問題,雖然日豐的管道很好,但是市面裝配工很差,很多質量問題就出在裝配環節。日豐他們下一步計劃要配幾千個工程師。

這時候如果沒有工業互聯網的話,日豐應該怎么做?全國各地怎么指揮、怎么收集情況、怎么知道他們的行為?我當時就提議,你要好好看看美團的管理經驗。如果沒有信息系統,你上哪兒追溯?

今天我非常感謝來自美的南沙工廠的趙攀來給我們分享,在座的各位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美的南沙工廠,會很受教育。

美的南沙工廠不像騰訊那么高大上,它是非常貼地氣的,工廠內有一段流水線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在做電焊。但是明年他們這個環節就要換機器了。我去看過寶馬的“黑燈”工廠,前前后后還有一百幾十個工人。

美的可以把庫卡的機器人跟自然人平滑地結合到一起,我覺得我們所有傳統企業去看,再好好領會剛才趙攀講的那些可操作的步驟。

趙攀的演講PPT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詞就是“通”,所有環節都要通。現在任何環節跟互聯網無關的已經很難找,但是要把生產、制造、品質檢查全打通的,現在還蠻稀罕。

但是這個“通”非常用價值,中醫有一句話,“不通則痛”,痛點哪里來的?就是不通,下一步就要一個工廠、一個企業、一個渠道打通。

去年我們講過一個題材叫“打造品質革命大本營”,今年這個大本營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佛山市政府加了兩個“重頭戲”,一個是工業富聯,一個是騰訊工業互聯網。

這兩家企業中,一家是互聯網往產業來加,一家是產業往互聯網加,好比兩頭打一條隧道。

為什么工業富聯和騰訊都看中了佛山?當然,一方面是佛山市委市政府主動地做布局,這是決定性的。還有一方面是佛山這里有許多傳統制造業,其在國民經濟總量占有罕見的比例,這都是非常難得。

繼續攀登品質革命高峰

上次來佛山調研的最后一天,我去佛山市順德區看了順德工業發展館,深受教育。位于佛山南海區的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館我也去看過,從這些館里,我們看到中國就是從一窮二白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我們完全有條件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攀登。

今年的發言概括起來就幾句話:折疊2020,重劃起跑線;一息尚存,練平常功夫;善陣不戰,善戰不敗,善敗不亂;選標對標,見賢思齊;用新技術為自己賦能;建好大本營,突圍再攀登。

第一句是:折疊2020,重劃起跑線。2020年非常不平凡,全世界主要經濟體無一幸免,但是折疊一下,我們也可以坦然應對,無非就是變成了6個月,那就重劃一條起跑線。

第二句是:一息尚存,練平常功夫。來自李深華董事長的經驗,一息尚存,只要活著就來得及。

第三句是圍棋里的話:善陣不戰,善戰不敗,善敗不亂。我也研究過在市場中趴下了的企業,我問過佛山市順德區龍江的情況,他說當地有2.5萬個市場主體單位,但今年以來真正注銷的只有801家。

中國應對這個事情很有意思,企業卷旗不繳槍,等著市場好了再干。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都是這個模式,為什么?多少民營企業能夠走到今天,哪那么容易,不能隨便放棄。

當然,對于頭部企業來說,是更好的發展機會,因為你還活著,很多訂單集中到你這里來,你更有責任把自己的隊伍、自己的產能再到一個新水平。

第四句是:選標對標,有無數的榜樣可以讓我們學習,激勵我們學習,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踏踏實實,草根貼著地面實踐去完成。很多世界經濟史真正偉大的故事實際上是這些平凡人創造的,我們就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

第五句是:用新技術為自己賦能。錯過了消費互聯網,不要再錯過工業互聯網。水管子已經接到門口了,你接不接?工業互聯網將來就跟水電一樣,是所有其他能力的一個基礎。這個各有各的情況,各家好好去做研究。

最后,建議我們佛山登頂品質革命的大本營,要有一些公共平臺,公共服務,可以外溢的信息。

我們現在有學院,有工廠,有培訓中心,南方日報已經評了兩次南海制造業全國隱形冠軍,有109家“隱形冠軍”誕生,我們還評選了佛山大城工匠90名,這都是讓我們這個地方的氛圍,讓社會資本變得雄厚起來。

往后看,雖然這個疫情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沖擊,但是突圍出來以后,我們要繼續攀登,繼續攀登品質革命的一個峰又一個的高峰,讓我們共同為此努力。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0-8-12 20:53:01)
金錯刀爆品戰略總裁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