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嚴格的社交隔離措施影響貿易投資活動,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停滯,市場遭遇重創……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中國GDP前三季度只同比增長0.7%,2020年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一年。然而,至暗時刻,原本都很難的企業卻出現了分水嶺。
一批企業雪上加霜,巨難無比,老板想盡千方百計去改變,然而卻改變不了,業績增長難如登天,在時間的沖擊下逐漸被拋下,破產的破產,走的走,徒留一地雞毛。
但也有一批企業,無視疫情,無視世界貿易戰,甚至老板休假8、9個月,公司業績仍然不斷地上漲。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呢?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2021年,我們又將如何實現業績翻倍增長?
2020年難與不難,在于選擇了真正意義上的兩件事
企業業績增長難與不難,其實不是疫情,也不是中美貿易戰決定的,因為它們影響的是所有人,所有人都身陷其中,而是由企業的選擇來決定的。
我們在2017年看到了寧德時代的高增長,2018年看到了雙胞胎的高增長,2019年看到了雅迪科技的高增長,2020年看到了更多公司的高增長,比如TCL集團、雅迪科技、方太電器、立邦中國、太平鳥服飾、邁瑞醫療、良信電器、海大集團……
其實他們高增長的背后,在于選擇了真正意義上的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把公司的視角,尤其是內部的困難視角,轉化為由外至內的由機會驅動的戰略視角,并用數學題的方式解碼,形成高層、中層、基層的人人共識。
比如,雅迪科技原本沒有戰略視角的時候,業績增長在20%左右。但后來通過數學題的形式解碼戰略視角,形成了人人共識,業績增長可以達到100%。
但我們發現,有很多企業甚至是99.9%的企業,是沒有戰略的。
首先,很多企業只有年度計劃,只知道明年要做什么。從來沒有真正意義的讓各個業務單元從外部視角看機會,看客戶,看競爭以及競爭對手身上有哪些時值得學習,哪些值得對標,哪些是要防范的,缺乏一個由機會驅動的外部戰略視角。
其次,機會是由數學題做出來的。很多企業從未用做數學題的方式去真正地看趨勢。比如算出來空間有多大?可以搶占的市場有多大?搶占的路徑是什么?每一個人身上的指標是什么?到底是1000億還是1500億?這5年到底要瓜分多少?關鍵任務是什么?今年要為未來的技術儲備多少?如果沒有用數學題去打開每一個問題,去構建每一個模塊的能力,讓每一個核心競爭力都能打敗競爭對手,就很難獲得持續的商業成功。
再者,很多企業都未對戰略形成一個高度的集體共識。如果公司沒有形成人人共識,包括高層共識、中層共識,基層共識,那么,戰略是實施不下去的。
而這恰恰是中國企業一個巨大無比的增長空間。
第二件事情,基于人性,做考核與激勵、提拔與淘汰干部隊伍的機制,激發組織活力。
去年年底的時候,雅迪、太平鳥、雙胞胎等企業老板們非常關心高層在想什么,中層在想什么,基層在想什么?非常關心組織活力怎么激發?所以,他們深度的去理解人性,然后制定了基于人性的考核與激勵、提拔與淘汰干部隊伍的機制。
而在深懂人性之后,這些公司的執行力超強,很難看到他們犯低級錯誤。比如某一家行業龍頭企業,他們的經營分析會,通過做數學題的方式把數據做得準確無誤,每一個數據都清清楚楚展開,老板只要一扣到細節,他們都能精準的回答出來,回答不出來,可能就地免職了,這就是執行力?
太平鳥服飾老板說,戰略幫他們掀開了天花板,看到了增長的空間,共識的方向;基于人性的考核與激勵,激發組織活力后,讓他沒事可做。而他們公司在疫情下,玩命的搞銷量,成為疫情下還在增長的服裝企業。
但是我們也發現,99.9%的企業設置的考核與激勵、提拔與淘汰干部隊伍機制是違背了人性的,甚至沒有干部標準。
在不理解人性的情況下,靠人力資源的一批人員去設置考核與激勵,會有好的結果嗎?
答案是否定的。考核與激勵的設置,永遠是業務一把手用正確的方式基于人性去設計的。人性設計好后,老板可以不用參與到業務細節中,甚至休假時,還能獲得很好的增長。
2021年及未來難與不難,在于選擇了這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仍籠罩在全球的上空,貿易戰愈演愈烈,2021年及未來仍面臨著不確定性的風險。
如何在瞬息萬變、不斷涌現顛覆性創新的信息時代,實現業績翻倍增長?
過去,很多企業業績增長20-50%,就感覺非常高興了。但是如果真正掌握了用做數學題的方式做好戰略共識,那么企業的威力就會爆發出來,完全有可能實現業績增長翻倍,甚至可能如華為一樣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成為行業領導者。
優秀企業的創新舉措就是把一個原來只有老板知道戰略的公司,變成了大多數人都知道戰略的公司,讓老板有動力,變成了大多數人有動力。這就如同動車組,每一節車廂都有動力。人人都是CEO,每一個人都在為公司的戰略在思考。把整個組織的戰略往下沉,達成共識,把整個組織的活力全面激發,實現由綠皮火車到動車組的跨越。
我們有一位專家對企業的點評很經典,“你就這樣,還能這樣;如果那樣,豈不是就那樣了!”。意思就是,很差的水平、視角和管理,最后帶來的業績還不錯;如果再做好戰略,企業發展水平將更進一層樓。
其次,戰略和組織活力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有好的戰略,沒有好的組織活力,那么企業所做一切的變革都可能會失敗。
什么叫有活力?比如,你選擇在足球場上踢球,活力檢驗的一個標準就是,每個球員都在想著我怎么樣才能贏球,而不是守門員說,我只負責守好門,怎么樣伸手的姿勢漂亮一點,得分高一點,我這個部門的 KPI好一點。
如果守門員看到了一個機會可以凌空抽射,也要射,這就是活力的體現,因為所有人心中都想著贏球。
如果企業把這兩件事情做好,就真的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行業領導者。
下一個行業領導者的特點是什么?就像華為一樣,全美國傾美國之力去打壓它,還能增長。也就是說行業領導者的特點就是干什么什么都能成,有方法、有套路、有流程、有體系,有活力、又有管理。
有活力和管理后,方向大致正確是毫無疑問的。任正非2017年在上海研究所說,華為公司過去成功的核心原因是因為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充滿活力。我們未來要持續取得勝利,還是要堅持這兩句話,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必須充滿活力。
基于此,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下,華為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是同比增長13%。
雅迪、雙胞胎、寧德時代、TCL電子集團、太平鳥服飾等都獲得了逆勢高增長。
·雅迪控股集團疫情下逆勢擴張,2020年上半年營收達76.4億元,與2019年同比增長87.5%,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13.2%,作為兩輪電動車行業銷量第一,也保持了增長率的第一,11月提前實現1000萬臺的銷量目標。
·雙胞胎集團在高增長戰略牽引下,洞察行業價值鏈轉移,在非洲豬瘟肆虐之下依舊逆勢擴張,短短三年時間從飼料龍頭企業一舉成為養殖企業TOP5,實現近百億凈利潤的增長奇跡。
·寧德時代成立以來,十年內的連續高增長創造了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增長奇跡,2018年營業296.1億,2019年收入457.88億,實現增長54.63%,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36.82億,季度環比增長24.17%。
·TCL電子集團,疫情之下繼續維持高利潤增長,2019年營業收入363.4億港元,凈利潤18.2億港元,相比2018年營業收入355.7億港元,凈利潤7.4億港元,凈利潤增長145.94%,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18.33億港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8.1億港元,同比增長56.6%。
·太平鳥服裝,疫情下行業負增長-22%的情況下,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55.2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歸母凈利潤為3.1億元,同比增長50%,可以說是疫情下表現得最出色的服裝公司之一。
他們在管理上究竟有什么創新舉措?答案是他們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學習華為等標桿企業管理范式,從綠皮火車(1.0管理模式)向動車組模式(2.0管理模式)轉變,由老板單核驅動增長到N個商業領袖共同驅動增長。
你想成為下一個他嗎?怎么樣才能像華為、雅迪、雙胞胎等企業一樣做好戰略,激發組織活力,實現業績翻倍增長呢?
2021年喬諾商學院第13屆開年論壇《翻倍增長戰略X組織活力激發》,雙藍血十杰,帶你揭秘頭部企業逆勢高增長的管理機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