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推遲了2020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日期。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報告顯示,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且薪資與學歷高低成正比。具體來看,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首份工作平均起薪高于整體水平2000元以上,形成顯著差距;本科與大專學歷則分別為5102元/月與4562元/月。
學歷雖然已不再是人才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但高學歷人才進入職場后就能擁有更高起點。然而,在我國,接受大專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員比重并不高,迫于越來越殘酷的求職壓力,大量學歷較低的成年人選擇通過報考繼續教育來提升學歷,進而提高職場競爭力。
面對社會龐大的成人求學需求,湖南學渡教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學渡教育”)以“讓學習更簡單,讓教育更公平”的企業使命,八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以優質、豐富的高校資源,先進的教學管理模式、高質量的網絡教學產品、領先的自主研發信息技術平臺等核心優勢,深耕“互聯網+”學歷提升規劃、輔導和職業資格培訓兩大教育領域,在全國繼續教育領域收獲了良好的口碑。
“寬進嚴出”后,繼續教育培訓市場井噴
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沒有學歷連展示能力的機會都沒有。正如職場上,想進一家小公司做個白領,起點就得大專以上學歷,大一點的公司就得本科以上了。
不得不承認,殘酷的現實面前,仍有相當大一部分成年人飽受低學歷之苦。好在,國家給他們的人生留了“繼續教育”這扇窗。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高考統招是高等教育選拔的主流方式。而對于想要進一步提升學歷的社會在職人員,則可選擇繼續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簡稱自考)、成人高考、網絡教育以及國家開放大學等途徑來實現自我提升。
2020年5月20日,教育部發布了《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成人本專科招生人數第一次突破300萬;自考人數也繼2016年大幅下降后,進一步回升,逼近600萬參考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對高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辦學層次、類型、規模、質量等作出更加規范的要求。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含金量大有提升。
與此同時,也意味著,繼續教育“寬進寬出”的現象已成為“寬進嚴出”,如此一來,就很考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
但現實卻是,接受繼續教育的成年人,本身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毅力普遍較弱,再加上學習環境和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更有甚者,連報考的類別,報考流程、方式都很難弄清楚。
于是乎,大量的繼續教育培訓機構順應市場需要,應運而生。
深耕繼續教育八年,學渡領跑市場
據業界統計,越來越激烈的學歷提升浪潮下,全國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已達數萬家。
深耕繼續教育行業八年、身為行業領頭羊企業之一的學渡教育總經理劉谷林介紹,以湖南為例,各種形式存在的繼續教育機構逾千家,其中,具備相關辦學資質的機構僅300多家。為此,從業機構辦學質量和辦學效果普遍參差不齊。
但大部分學生不知行業真相,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導致學生交學費后機構跑路受騙、教學質量跟不上而無法畢業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抹黑行業聲譽。
作為一家正規的教育機構,辦學多年,學渡教育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助學機構登記證”“長沙市成人高校考試招生報名確認點登記證書”等多項辦學資質。辦學至今,已服務全國30萬名學子。
目前,學渡教育與國內85所優質高校建立長期、穩固的聯合辦學關系,并打造了一支力量雄厚的網絡授課、教學產品研發、教學管理和網絡信息技術開發等核心團隊。并于陜西、甘肅、寧夏、貴州、廣西等省份開設了多家學渡分校。
“我們主要是為考生提供全程報考、網絡教學、輔導教材、網絡刷題、考前輔導等專業服務,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更強的學習信心。”劉谷林說,“如有學生中途想放棄,班主任都會積極鼓勵,做好正面引導,直到學生順利畢業。為此,經常有學生給我們的老師郵寄土特產表示感謝。”
劉谷林表示,教學產品研發是學渡教育非常重視的模塊,也是學渡教育區別于其他同行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學渡教學部門不僅有專職、資深的教學研發、授課、錄播等團隊,還與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引入對繼續教育領域有著深入研究的教師進行網絡授課、考前輔導等。
“每年我們的押題率和考試通過率都是行業領先的,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考生選擇學渡教育并愿意介紹給身邊有需求朋友的重要原因。”劉谷林說。
與眾多大型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一樣,學渡教育另一大服務模塊就是執業藥師、健康管理師、注冊建造師、注冊消防工程師、教師資格證、醫師證等職業資格線上培訓。同樣,得益于優質的互聯網教學產品和良好的教學服務,該業務模塊也占到了學渡教育市場近半壁江山。
發力“互聯網+”,學渡助推教育公平
近些年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催生了眾多行業迭代升級,教育行業也如此。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信息化。2016年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從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提出實施“互聯網+教育”,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促進創新人才培養。
“互聯網+教育”正是學渡教育的辦學特色與核心優勢。相比眾多同行機構而言,學渡教育更是一家“互聯網+教育”“AI+教育”的科技公司,其創始人劉谷林本身就是一位被長沙市委市政府較早一批作為“人才引進”的沿海IT大咖。
目前,學渡教育依托全國性的教育網點資源、優質的教學產品和前沿的互聯網技術,領跑在線泛教育行業,穩步進入教育信息化 2.0時代。學渡教育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線上云網校APP、學渡課程網以及全國終端網點,形成行業優秀的自適應匹配移動學習方案,為學員提供及時的過程反饋和專屬化學習方案,真正實現高質量、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教學,全方位提升學員學習效果。
上述座談會上還強調,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并明確提出要發揮互聯網在教育扶貧中的作用,讓山溝里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這一點,也與劉谷林的辦學初衷和學渡教育的企業使命不謀而合:“讓學習更簡單,讓教育更公平!”劉谷林解釋,互聯網大力推動了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公平,積極幫助國家解決“寒門難出貴子”這一社會難題,也為一批優秀教師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展示平臺,讓他們突破傳統教學障礙,釋放最大潛能。
為此,學渡教育一直不忘初心,不斷利用研發與創新優勢,將中國頭部教育資源及自主研發的優質教育產品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普惠全國,為國家建設信息化的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化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朝高質量、公平化、均衡化方向發展積極助力。
教育強,則國強。我們期待,手握科技利器的學渡教育,讓更多的進步成年人輕松享受優質教育的樂趣,讓更多的優秀教師桃李滿天下。(文: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