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2021年4月16-17日深圳
課程費用:4200元/人(課程資料、學習費、茶歇等)
前 言:
本課程包括企業戰略,企業創新策略,企業變革方向與執行,業務重構等內容組成,主要之目的在于建立一支鋼鐵般的干部勁旅,對公司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課程目標:
掌握什么是戰略?戰略規劃與戰略管理的應有認知。
掌握制定戰略規劃的方式?掌握公司戰略管理的步驟
學會戰略分析技巧并制定戰略優勢矩陣
如何通過戰略創新,規劃未來產業,塑造團隊創新思維模式,掌握企業創新管理的規則方法和流程;重構業務
掌握如何分析確定、面對組織變革,排除阻力與壓力,成功實施變革,以及綜合評估變革合理性的能力。
變革矩陣的分析以及應用,分析促成組織內變革的各種影響,制定策略來克服影響變革管理的阻力,制訂實施變革管理的計劃
課程特色:
針對企業戰略創新與變革實際情況上之必要共通課題研究其相關的基本原則、方法及概念。
尊重人性及管理科學精神為核心;輔以精心設計的案例,分組討論、演練,分享以及針對性的活動,是兼顧有效性、實用性及組織效益的企業主管訓練課程。
針對管理階層所需具備的管理能力,做系統化的培養,架構最完整;切合管理階層的任務與定位,是可靈活應用的主管訓練課程。
協助管理者在面對挑戰與問題上,討論與分享意見,不僅具備管理實務的概念,亦從彼此分享及個人經驗中學習,易于落實與應用;系以實務應用為導向的課程。
扁平式的課程架構,單元間脈絡相承,相對呼應,藉以建立整體性的管理概念。
以參與受訓人員的知識、智能及經驗為主,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意見交流及研討,以達到相互啟發的目的。
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企業戰略
一. 戰略規劃與策略管理的應有認知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的趨勢分析
未來趨勢,經營導向的掌握要領
破除行動慣性陷阱
親身體驗,個案實證的成功要領
討論:我們的未來共識(戰略的基礎)
·我們的使命-我們的事業是什么?
·我們對未來的愿景規劃-在未來渴望成為的樣子
·我們的經營目標-中期與長期
二. 戰略管理導論
變動環境下主管應有的心態
深度思考的三個C
·顧客(Customer)
·競爭對手(Competitor)
·企業本身(Company)
戰略思考與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的整體架構
使命理念愿景目標戰略的關系
總體戰略/事業戰略
戰略規劃的方式與實務操作
模擬操作:結合公司情況進行戰略思考
三. 戰略規劃與分析技巧
環境因素分析
產業分析
顧客分析
競爭對手分析
公司能力分析
產品組合分析
市場組合分析
強勢與弱勢匯總
SWOT整合分析
實戰演練:分析公司目前的現狀,進行SWOT分析,并得出優勢策略矩陣。
第二單元:企業創新策略與業務重構
一. 創新2.0-通過商業模式設計和創新獲得競爭優勢
商業模式在企業中的地位(戰略-組織結構-技術)
到底什么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又如何來創新?
商業模式畫布一種敏捷的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新的方法
系統反映你的商業模式- 4個視角思考模型
·如何提供?(基礎設施)
·提供什么?(產品或服務)
·為誰提供?(客戶是誰)
·成本多少?收益多少?(財務收益)
商業模式畫布工具(Business Mode ·Canvas)-9個核心經營要素
·KR核心資源
·KA關鍵業務
·KP重要合作
·CS客戶細分
·VP價值主張
·CH渠道通路
·CR客戶關系
·R$收入來源
·C$成本結構
二. 企業未來競爭的焦點集中在哪里?
三. 規劃組織未來情景
規劃未來情景
關注全景
放眼替代性行業
放眼行業內的不同戰略類型
放眼客戶的功能性或情感性訴求
放眼未來
未來課題
建構創新的機制
建立一個創新組織
避開企業創新的盲點
四. 創新競爭優勢策略分析模式(結合本企業情況實戰演練)
分析本企業目前的優勢/市場機會
分析本企業目標的顧客價值
分析本企業的價值鏈
分析本企業目前的商業模式的優缺點
分析本企業可以創新的方式
五. 制定出我們的創新策略和目標(各組選一個方向)
流程創新
組織創新文化
顧客價值策略
科技與創新
產品
業務重構
六. 以評量促進創新
創新方案選擇技巧及在組織中的運用
·組織創新系統
·創新方案評估
·優化排列法
鎖定創新目標
仿真新模式
步入變革
第二單元:企業變革與執行
一. 互聯網時代需要的組織變革管理
外部環境的變化,顛覆了原有的競爭力
傳統管理的模式開始變遷
組織設計創新將會日新月異
中國式管理思想必然逐步建立
二. 如何擁有更好的形式,變革是永恒的
三. 為什么人們拒絕變革?
四. 變革的思考模式
WHY-為什么要變?
WHAT-現狀怎樣?有差距嗎?
HOW-新的東西是怎樣的?怎么做呢?
五. 變革的驅動力
外驅力變革
內驅力變革
六. 為主動變革的推動者
變革中領導的作用,而不僅僅是管理者
在變革中如何扮演一個領航者的角色
整合現有的體系與整合相關者
如何充分地發揮變革中人的力量
如何以身作則地成為變革的先驅
七. 企業組織變革方向與變革規劃-對影響因素的一般分析
橫向分析
·外部因素
——領導者
——員工
——組織
——文化
·外部因素
——市場
——資源
——技術
——一般社會環境
縱向分析
八. 變革的規劃與方法
發現組織問題,明確變革的目標
·提升業績
·提高效率
·創造新的贏利點
·建立持續競爭力
·實現一流企業目標
九. 變革規劃
·建立危機意識,評定外部環境:
·成立領導團隊,詳述所有要實現的目標。
·評定現在的組織與歷史
·表達與溝通未來的愿景(開拓精神):
·設計策略性規劃
十. 變革策略性的問題—對方向的掌握
確定方向
工作計劃與確定方向的區別
遠景、戰略、計劃和預算之間的關系
有效遠景的特質
確定方向的原則
關鍵優勢與核心競爭力
十一. 變革管理工作—平衡的藝術
如何維持平衡
過渡管理團隊—TMT的建立
TMT的定義與組成
TMT的工作范圍
領導人的態度
改變行為的過程
·分析—思考—改變
·目睹—感受—改變
十二. 變革的核心綱領與執行
制造足夠強烈的緊迫感。
建立足夠強大的領導團隊。
樹立明確的變革愿望。
提高溝通和傳播的愿望。
鼓勵員工采取積極行動。
系統規劃并取得短期績效。
鞏固成果并發起更多變革。
將變革固化到公司文化中。
培訓講師:劉成熙
學歷與現職: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MBA。
經歷:臺灣大英法律事務所所長;歐亞法律事務所合伙律師;雍華國際電子有限公司CEO;春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臺灣麥金士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廣東龍邦物流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兼華北區總經理;深圳市麥金士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清華大學長春總裁班客座教授,北京交通大學汽車營銷EMBA班特聘講師,上海交通大學及華北電力大學研修班特邀授課講師,眾多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特聘講師。
臺灣劉成熙老師為兩岸三地著名實戰管理培訓專家,曾是臺灣著名律師,擁有8年的律師生涯和7年的高管實戰管理 (戰略及市場,以及人力資源),15年管理咨詢與培訓功底和經驗,全面深入了解兩岸三地企業特點(國企;私企;中資;外資企業)的全部營運,以國際化的培訓理念,傳授學員實戰思路,透過突破習慣領域,用行動學習的方法;讓學員成功突破心智模式,使學員產生行動,帶領企業再創佳績)。他已悄然服務授課70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20余家中國五百強企業,1500多家中型企業,累計1000000余企業中高管和精英學員,始終堅持專業創造價值的服務理念,獲得客戶超高滿意度和客戶返聘率,授課量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品牌知名度:
中華講師網管理領導類講師排名前5名以內,綜合實時排名前15名以內,總裁網博客點擊率人際全網前20名以內, 中國實戰派講師100強之一,臺灣講師內地授課量前三甲,持續五年授課每年達到280天以上。
授課方式
啟發式講授、互動式教學、體驗式學習,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管理游戲、導師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從事職業顧問案例開放式與您分享
講師風格
透過講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見解獨到的講演,使學習輕松愉快;講師行業經驗豐富,可針對實際狀況進行解析;授課講師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操作手法使學員能即學即用。針對個案進行分析與研究,理論與實務能充分結合
客戶點評
兩岸三地知名培訓專家,授課風格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見解獨到、知識廣博,擅長針對個案進行分析與研究,理論與實務能充分結合,善于運用多種培訓方法,快速調動學員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操作手法使學員能即學即用,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升。他的培訓課程累計上萬小時,授課學員累計十萬人次,得到眾多企業(如富士康、中國一汽、碧桂園、富士康科技集團等上千家企業)及學員的認可和好評。
主要專長與經驗:
談判策略擬定與規劃;企業戰略規劃系統制定及推動、企業經營管理規劃系統制定及推動;人資體系以及培訓體系,薪酬與績效體系、組織績效管理系統制定及推;市場營銷與規劃,企業文化塑造、企業價值塑造、組織架構的設計及集團資源整合;領導力與執行力體系構建、企業并購策略擬定,財務及稅務規劃、企業法律顧問咨詢輔導均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在咨詢輔導方面:對各類企業的組織架構設計及組織的運作企業戰略規劃系統制定及推動、企業經營管理規劃系統制定及推動;人資體系以及培訓體系,薪酬與績效體系、組織績效管理系統制定,市場規劃等都了如指掌、曾成功輔導過上百家企事業單位,以精辟獨到的見解、嚴格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思維贏得眾多客戶的一致好評。
在企業培訓方面:思維訓練、MTP、領導力、執行力、客戶服務、商務談判、大客戶銷售、問題分析與決策、企業戰略管理與策略規劃、人才培育等等中高端課程為主劉老師授課將理論與實務能充分結合,善于運用多種培訓方法,快速調動學員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形成了獨特授課風格。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3120125786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