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喬諾之聲,作者:聞銘,戰略專家,華為公司原地區部戰略MKT部長
編者按
丘吉爾有一句很經典的話: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我們千萬不要浪費了一場危機)
天災難免,市場動蕩,倒閉的企業是倒于現金流嗎?嚴格意義上不是,實際上考驗的是企業過去和現在的風險管理方式。
可怕的是危機嗎?也不是,最可怕的是危機下企業錯誤的應對方式。
風險,是企業管理的試金石,青銅級企業和王者級企業當下立現。
只要不亂陣腳,立足未來的成功而堅持當下的行動,危機和風險可以規避、承受和利用。
關于風險,聞銘老師通過華為應對風險的具體案例,讓我們領略了華為的應對危機之道,《華為公司“歷險記”》(點擊查看)
本文則是聞銘老師進一步傳授給所有企業應對風險的普適性“招法”。特此分享。
既然無法避免,就減到最小
我們知道風險是不可避免的,肯定會有,那么重點就是我們怎么樣去減小風險,當風險真正發生變成危機的時候,我們怎么樣去處理危機?
1.企業愿景使命與核心價值觀管理(大多數企業都有,卻使不上力)
我們首先看怎么樣去減小風險?關鍵就是企業的愿景、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的管理。為什么它們如此重要?它和風險管理有什么關系?
愿景指明了一個公司的方向、業務范圍,以及對客戶的價值。
如果一個公司有很清楚的愿景的話,它的業務便會聚焦,長期在一個業務范圍內,就會非常熟悉這個領域,能夠理解到未來會發生什么風險,企業就能夠提早做準備,犯錯誤的機會就少。
所以說一個清晰的愿景,能夠減小企業的業務風險。通過使命感和核心價值觀的建立,能夠使整個組織充滿活力和戰斗力。
當面臨混亂和危機的時候,大家就知道應該以客戶為中心去解決問題,從最大程度上減小企業的業務方向以及執行中的一些風險。
2.企業架構管理(業務架構、應用架構、信息架構、技術架構)
企業都是從小發展起來的,發展大了后仍沿用小型企業的運作機制,往往缺乏一個企業的整體架構。
企業架構包括哪些要素?
第一是企業的業務架構,包括業務流程架構和組織架構。如果業務方向是清楚的,商業模式是清楚的,核心競爭力是清楚的,那么一個公司的業務架構就能夠穩定下來。
再圍繞著業務架構去建設流程、組織和能力,并相應地搭建好應用架構、信息架構和技術架構,其實就是企業的IT系統和數據,這是企業的核心能力。
從這一次的武漢疫情大家就可以看到IT系統和數據是多么重要。我們要把這個數據能夠統計上來,要知道每一個人跟哪些人接觸過,要把這些數據能夠收集起來。
如果平常這些數據的結構沒有定義,這套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的話,危機一來整個系統就會手忙腳亂,就會難以有效應對。
因此平常企業就要做好企業的架構管理,這樣我們在戰略執行的時候有能力去將戰略落地;當危機發生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應對危機。
3.戰略:業務組合與資源配置(碗里,鍋里,田里,天上)
在戰略規劃的時候,一定要管好企業的業務組合:碗里的、鍋里的、田里的,甚至天上的業務。
我們的產品要去真正地占領市場,掙錢把公司養下來,而產品來自于哪里?
產品來自于技術,這就需要技術的儲備和投資。
在整個公司的資源配置方面,一定要能夠把這4個維度都配置好。這樣的話,公司就能夠在面臨市場變化的時候,能夠抓住機會,從戰略上、從業務上去減少風險。
4.穩健的財務管理(財務儲水池,在陽光燦爛時修屋頂)
財務管理一定要穩健。在年景好的時候,我們要把一些錢投資到未來,要把它省下來。
如果當年做了一些低利潤率的業務,沒有錢投到未來,那么從長久來講,這樣的財務是不安全的?赡艿搅四昃安缓玫臅r候,就真的沒有現金流了,因為缺少過去現金流的積累。
5.風險與危機管理流程與管理機制(用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
最后,要建立起風險和危機管理的流程和管理機制。
要建立業務連續性管理的流程,就是要去考慮各種極端情況。這種極端情況發生之后,我們要去看一下對公司的業務會發生什么影響,事先要有預案,這樣就能夠避免這種極端情況發生所產生的業務休克,讓公司的業務保持連續。
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關于雙供應商機制。
我們需要建立雙供應商,或者多供應商的這么一個體制。
如果說全球只有一家供應商怎么辦?這個時候為了應對單供應商的風險,建議公司成立一個業務部門自己做,自己成為自己的供應商。如果外面的這些器件不供了,公司自己還能供得上。
但是自建了供應鏈之后,也不應把外面的斷了,只用自己的。因為自己單供的話,也有風險,可能會面臨技術進步慢、競爭力不夠、內部交易等問題。因此需建立雙供應商機制。
這一次美國打壓,大家可能感覺到華為公司非?笁骸R驗槿A為早就啟動了雙供應商策略,美國打壓的時候,我們就會切換到自己的生產線上來。
第二,極端環境假設。
比如我們的辦公場所或者生產廠址的選擇,這個其實是要去思考:萬一遇到了地震或者戰爭怎么辦?
像這次的武漢疫情一樣,武漢現在開工就很難,所以說我們要考慮到這些極端的情況,在生產的物理、物質布局上要有“備份”。
認識風險,才能管理好風險
在做戰略規劃的時候,我們的業務設計環節里面,是要考慮風險的,要把風險識別出來并進行管理。
我們列了如下幾個場景:
1.青銅級企業——規避風險
有些風險是絕對不能夠產生的,比如說像業務的合規性,我們還是不能做違法的事情。
像華為公司很早就明確了,我們不僅僅要遵守國內的法律,也要遵守世界各國的法律,包括美國的法律,即使他“長臂管轄”,我們也要遵守。
這類風險需要一個個識別出來,加以整改,規避此類風險的產生。
2.鉆石級企業——承受風險
承受,就是說有些風險即使發生了也不造成很大損失,這種風險有時候是可以冒的,并且它也不一定會發生。
比如說一個業務,我們看起來有風險,但是如果做成的話,可能這個機會很大、收益很大;如果做砸了,可能會冒風險,損失一點錢而已。
這樣的風險,我們就可以去冒。
3.王者級企業——利用或分擔風險
比如一些應收帳款風險,可能有一些銀行與這些企業長期打交道,我們可以把有些應收賬款賣給它,然后讓他去收,這就是一種方法。
中國做導彈實驗的時候,當時的導彈要真正去試飛,風險很大。這個時候周恩來總理就問錢學森以及“兩彈一星”的項目組,有沒有問題?有沒有100%的把握?沒有人敢保證,實驗風險再小也都有風險。
除了從正面角度講,準備工作要做到萬無一失,做到穩穩妥妥之外,還要考慮萬一發生了風險怎么辦,導彈真的掉下來怎么辦?
美國當時做導彈實驗的時候是往海里打,即使導彈出了故障掉到海里面去,也炸不死人;蘇聯做整個實驗的時候,其實是在西伯利亞無人區,它掉下來之后也沒問題。但中國在西北試驗,下面有人。
那我們怎么做呢?就是算好整個導彈的飛行路徑,它有可能從哪里掉下來,要把下面所有的人都疏散掉。
首先要去避免風險,同時也要去做好預案,萬一風險發生了該怎么辦?
四招應對風險
當一個危機真正到來時,如何做好預案,并且能考慮到它的正面要素?
華為主張向衡水中學學習經營哲學與理念:
1.不抱怨,積極向上
學習衡水中學這句話,意思是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或當你遇見風險和危機時,抱怨是沒有用的,因為你改變不了。
就像衡水中學,學生可能抱怨中國教育體制或者批評它是應試教育,但是高考在中國是一個指揮棒,每年通過高考錄取人才。這個時候你不能只抱怨,在沒有找到更好辦法之前,你只能適應環境。
例如衡水中學的教學計劃,從早上6點起床到晚上10點睡覺,中間的安排非常緊張,時間表安排以分鐘計算。因此衡水中學教學質量與升學率在中國遙遙領先。
對待危機和風險應該與衡水中學一樣,首先不抱怨,尤其是公司高層領導不要抱怨。我們要有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去處理這些危機。
2.上坡時拉開差距
差距是在上坡時拉開的。
危機時,才是考驗一個企業能力的時候。在市場好的時候,各個企業體現不出差別。但是在上坡時候,在難度加大的時候,好企業可能反向擴張,快速占領市場。
所以我們要從危機里鍛煉自己,在上坡時拉開差距。
3.危機和憂患意識
要時刻培育一個企業的危機意識。
在華為公司,任總說他對成功視而不見,他每天思考的都是華為公司怎么能活下去。
他認為問題太多了,一直都要去解決問題。所以他把這種憂患意識不斷地灌輸到組織中,例如在年景好的時候不斷提出華為公司現在有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是短板或者哪個地方可能就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困難,他會不斷去講。
4.組織活力管理,除掉懈怠
把困難如實告訴大家,目的是使整個組織都有一種危機意識,不會懈怠下來。
像中國古話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是一個危機意識,企業要不斷培養和灌輸,從整個的經營理念上,不斷去提升組織活力,使組織能夠處于優秀的狀態。
聯合40位華為前高管團隊,聚焦商業領袖4大核心角色,應對業務場景而打造的《向華為學習苦練內功之商業領袖篇:培養經營型商業人才》在線課程開放報名中。
這次線上課程,我們更深一步聚焦華為商業領袖的4大能力模型,其中的《領導戰略制定與執行》版塊聞銘老師將進一步講解洞察市場機遇與風險的內容。
本系列課程將于2020年5月開播,為保證服務質量與學習效果,本次學習限制100家企業,歡迎報名咨詢:13718601312(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