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上市后你是否遇到以下問題?
安裝部署驗收復雜繁瑣,人員技能要求高,工程成本居高不下;
遠程管理能力弱,無法遠程故障定位,需要現場故障診斷,維護成本高;現場無法故障處理,需要返場維修,維護成本高;
產品種類多,部件種類多,器件種類多,共用性低,重復開發,開發周期長,供貨周期長,供應性差,采購成本高,研發成本高,產品質量無法保證;
產品功耗高,不支持動態功率調整,客戶每年電費支出高;
產品噪音大,安裝位置限制大,客戶不利于網絡部署……
我們給客戶最終交付什么樣的產品,一個裸機還是一個產品包,裸機和產品包的區別是什么呢?
耳機好比是一個毛坯房,而我們需要一個精裝修、家私家電齊備的房間,產品包就好比精裝修的房子,最終交付給客戶的產品包的準確性,完整描述我們稱之為產品包需求,產品開發的核心目的是交付產品包而不是裸機產品。
產品包除了裸機以外,還包括產品上市交付的一系列的相關要素,產品包裝、產品資料、報價、配置器以及產品銷售、交付、制造等相關的所有東西。
產品包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我們稱之為質量屬性需求,產品間的競爭是全方位的,不僅要滿足客戶的功能性需求,還要滿足客戶感知的內部效率等所需的質量屬性需求。
產品滿足質量屬性需求的能力稱為DFX能力,DFX是Design for X的簡寫,即面向產品生命周期各/某環節的設計,要求在產品設計時不僅要考慮產品的功能和性能,還要盡早的考慮X方面的要素。其中X可以代表產品生命周期或其中某一環節,如測試、制造、裝配、安裝、維護等,也可以代表產品競爭力或決定產品競爭力的因素,如質量、成本等。DFX包括可服務性、可制造性、可維修性、可供應性、可采購性、可靠性、節能減排、歸一化、可測試性、可擴展性、安全性、成本、性能等等。
根據誰主張誰受益的原則,DFX需求在產品立項階段提出,由各領域代表在概念階段根據應用場景進行細化,各領域代表包括服務代表、供應代表、制造代表、成本代表、采購代表、測試代表、可靠性工程師、節能減排工程師、安裝工程師、測試與裝備工程師等等,華為一直高度重視構筑DXF競爭力,技術質量成本運維等方面的優勢,是華為產品競爭力的基礎。
為了全面提升華為產品的用戶體驗,2005年華為成立了UCD中心,全稱User Centered Design,是由心理學、工業設計、交互設計、計算機科學等綜合背景人才組建的團隊。2012年 UCD中心提出以體驗驅動為核心的UCD2.0,用戶體驗設計延伸到產品定義階段,研究范圍擴大到設計研究,包括商業和技術趨勢等等。組成了更高層次的跨學科團隊,設計直接面向客戶,將客戶納入體驗定義和創新過程,從易用性上升到用戶體驗助力商業成功完成了質的飛躍。
來源:喬諾之聲
【相關文章】
·如何通過產品定價來獲取更多盈利?
·詳盡的立項分析,把握產品成功的命運
·產品與服務雙驅動,華為是如何做到的?
·如何做到產品領先?
·華為是怎么給產品取名的?
·如何做好面向商業成功的產品規劃?
·產品容易被模仿超越,怎么辦?
·關于產品和平臺開發需要認真思考的7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