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德魯克;來源:華章管理
編者按:
最先要進行管理工作的地方在哪里?
面對這樣的問題,想必絕大多數(shù)管理者的腦海中會迅速冒出自己的部門、自己的下屬,自己以外的一切。
然而,在彼得·德魯克看來,最先要管理的地方不是工廠,也不是辦公室,而是每個人的自我。
是否令人費解?讓我們一起看看德魯克對此是如何解釋的。
經營成功企業(yè)的人都在管理自己
所有的管理書籍,包括我寫的那些,都是集中在對于別人的管理。不過,你沒有辦法管理別人,除非你先做好自我管理。
身為經理或主管,你最為關鍵而且重要的資源就是你自己。你的組織不會比你自己做得更好。
所以,今天我們首先要來談談關于公司發(fā)展的問題。
發(fā)展是一個非常廣義的術語,最為重要的是,你可以從一項資源中獲得多少東西,而這項資源是真正在你自己指揮和控制下的,即你自己。
當我觀察每一個和我長期合作的組織時,我發(fā)現(xiàn)成功的企業(yè)與平庸的大多數(shù)企業(yè)之間存在一個差異,這個差異就是,那些經營著成功企業(yè)的人同時也在管理自己,他們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
令人吃驚的是,真正了解自己擅長什么的人實在太少。
我認識的大部分有杰出成就的人——其實沒有多少人,他們都是以系統(tǒng)的、有效率的方法,找到了自己的真正所長。
那么要怎么做呢?你要利用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法,和現(xiàn)代管理沒有一點關系,而且可以追溯到數(shù)千年前。
當你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或做一個重要的決策時,可以將你預期的結果寫下來。然后,在九個月或一年之后,再對照實際結果進行回顧分析。
這時,你會很快發(fā)現(xiàn)你的優(yōu)勢是什么、你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哪些、你需要改進什么地方、你在哪些方面沒有天分。
世界上不存在全能的天才,但一個人卻可以在某一個方面做出相當出色的成績。
比如,我見過的有些人,他們一眼就能夠看到市場的變化,似乎根本不需要任何調查研究的工具。不過,當做管理時,他們中有的人又顯得非常糟糕。
要找出你的優(yōu)勢,然后確保你在它上面能產生成果。
一個人還需要克服弱點,但即使非常努力,也在完全沒有天賦的領域具備一些能力,你仍沒法成為頂尖的人。
要想做到頂尖,必須待在擅長的領域,然后努力發(fā)展所長。
成功的機構都成功在人事安排
第二件要引起關注的事情是,要把員工安排在能夠發(fā)揮他們優(yōu)勢的位置上。成功的機構與大多數(shù)機構的差別在于人事安排。
此外,大多數(shù)管理者要以身作則。觀察那些真正出類拔萃的組織,會發(fā)現(xiàn)他們總有那么幾個這樣的人——以身作則,樹立風范。
有一個高層主管做好榜樣,其他人就會知道他們也可以做到。
與此同時,所有之中最為重要的大概就是個人行為和道德表率了。
我經常被人問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每次我所能給的,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答案。我稱之為“鏡子測試”(mirror test)。
每天早晨,當面對鏡子刮胡子或者抹口紅的時候,可以問自己:在鏡子中的那個人是你想看到的人嗎?你想做你所看到的那個人嗎?
也許用“羞愧”一詞太過于強烈。但是,你的貪圖省事、背信承諾、賄賂、短視,應該會讓你感到不安吧。
這就是古老而樸素的鏡子測試。
這極其重要,因為你可以欺騙組織以外的人,但是你沒有辦法愚弄組織內部的人。只要你做出什么行為,組織內部的其他人也會產生相應的行為。
不要再習慣性忽略“非顧客”的價值
再一件事情是,要花充足的時間精力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中。
須知,在一個組織(不只是大組織)中,很大的一個危險就是你會被它徹底吞噬。
是的,組織會吞噬你,會讓你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和能力都花在組織內部問題上。
但是,任何一個企業(yè)的績效都會在外部有所體現(xiàn)。因此,我們不僅要知道顧客在哪里,也要知道非顧客在哪里。
在如今的市場中,即使你的公司是當之無愧的行業(yè)翹楚,也不大可能占有1/3以上的市場份額。
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始終會有至少2/3的顧客沒買你公司的產品。所以,你要確保運用足夠的時間,去研究這些大量存在的非顧客。
為什么他們不買你公司的產品?他們的價值觀是怎樣的?他們的期望又是怎樣的?
改變其實總是由非顧客那里開始的。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發(fā)達國家中占據(jù)工業(yè)市場版圖的是汽車工業(yè)、商業(yè)銀行、大型鋼鐵公司,如今它們幾乎都處于被動防守地位。
這些產業(yè)的衰落都是始于公司外部,是從非顧客開始的。
美國和日本的百貨公司現(xiàn)在面臨嚴重的危機,而它們在40年前可是稱霸整個零售業(yè)。
這當中的改變也是始于非顧客。
百貨公司的基本理念是,當丈夫上班、孩子上學時,家庭主婦可以在百貨公司花很多的時間,同時又可以產生一種是在為家里、為孩子做點什么的感覺。
但突然之間,—開始是在美國,然后蔓延到整個發(fā)達國家,家庭主婦有了工作,因此她們沒有時間了。
不過,最初這些受過教育的女性也從來就不是百貨公司的顧客,所以百貨公司(有關顧客的分析數(shù)據(jù)大概是所有產業(yè)中做得最好的)甚至到突然失去市場之后,才意識到新一代女性并不在百貨公司購物。
所以第一要務就是,確保你和外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由此你不必依靠報告上的數(shù)據(jù)。
我所知道的一個最好的例子:
許多年以前有一個人建立了一家全球大企業(yè),那時醫(yī)學界正在發(fā)生重大改變,醫(yī)生從個人執(zhí)業(yè)轉向到醫(yī)院就業(y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發(fā)生在所有發(fā)達國家),這家企業(yè)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
它有一項簡單的規(guī)定:
公司的每個主管(從還是小公司的時候開始到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家大型跨國公司),每年都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待在公司外面;每次有銷售人員休假,就會有一位主管接替他的位置兩周;每年兩次,去拜訪客戶,銷售產品給客戶,或者介紹新產品到醫(yī)院。
結果,這家公司對于快速變化的市場了如指掌。
一次跟顧客的深談勝過無數(shù)張調查問卷
另外必須了解的一件事情是,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你公司真正擅長的是什么?
顧客為什么要向公司付錢?
他們?yōu)槭裁促徺I你公司的產品。
當今世界早已是一個競爭性的非壟斷市場,顧客沒有任何理由非買你的東西不可。他付錢給你,只是因為你給他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顧客愿意掏出他們口袋里的錢呢?這并不是一個簡單而不重要的問題。
我跟全球最大的一些生產廠商、消費品經銷商合作過,所有人都使用它們的產品。
這其中主要有兩種類型的顧客:零售商和家庭主婦。家庭主婦付錢到底是想要買什么?這個問題我已經問了無數(shù)遍。
全世界生產香皂的公司一定有很多家。一種香皂與另外一種香皂之間一定有一些差異。
為什么購物者對于香皂會表現(xiàn)出各自的獨特偏好,而且還很強烈呢?
她選擇的香皂究竟為她帶來了什么?
為什么美國、日本和德國的顧客愿意購買某家生產廠商的香皂,而同一個貨架上還有其他很多企業(yè)生產的香皂?
她通常對別家的香皂看都不看,伸手就拿起了那塊香皂,為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她想要什么?
請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
不得不說的是,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最好方法可不是問卷調查,而是跟顧客坐下來好好談談。
這里可以講一個跟客戶好好談的、取得了成功的例子。
據(jù)我所知,全世界最成功的零售商不是大型的連鎖零售,而是一家愛爾蘭的不起眼的小公司。
你可能不會相信,這家公司就位于英國附近,而英國實力雄厚的超市數(shù)不勝數(shù)。
不過,這家小公司卻在三明治市場中獨占60%的份額。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它的老板每星期會花至少兩天時間,在商店現(xiàn)場為顧客服務,從肉品柜臺到結賬處,甚至還幫顧客打包,把購物袋放到顧客的汽車上。
就是通過實地和顧客的交流、實地對客戶的了解,他了解到了顧客花錢買了些什么——遠遠不是簡單地買一個商品那么簡單。
我們聯(lián)合40位華為前高管團隊,聚焦核心干部——商業(yè)領袖4大核心角色,應對業(yè)務場景而打造的《向華為學習苦練內功之商業(yè)領袖篇:培養(yǎng)經營型商業(yè)人才》在線課程開放報名中。
16門精品課幫助企業(yè)苦練戰(zhàn)略、組織、產品和經營能力,打破經營壓力都歸于老板一人的困局,讓每一位管理者都成為發(fā)動機,成為對經營負責的商業(yè)領袖。
本系列課程將于2020年5月6日開播,為保證服務質量與學習效果,本次學習限制100家企業(yè),歡迎關注并及早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