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華為對外公開了任正非在平臺協調會上有關代表處CFO定位的講話(點擊查看)。
任正非一開口就表達了自己對某些管理干部的不滿和失望,“突然幾年前一陣寒風吹,不知誰裁掉了1100人,讓我生氣不已。不知是誰干了這事,心聲上也不檢討,這種領導鼠目寸光。”
任正非在講話中提到,為了培養未來的接班人,華為招聘了大量外國名校畢業的博士、碩士做PFC,PFC最多的時候達到了 1700人。
PFC,是什么崗位呢?
PFC是Project Financial Contoller的簡稱,即項目財務經理。PFC是協助項目經理進行項目經營管理的財務角色,支撐的項目經營活動包括概算、預算、核算、預測和決算等。
PFC和CFO又是什么關系呢?
任正非的邏輯是“PFC做得好后,一、二年后可以做大項目CFO或小項目CEO”,也就是說,PFC是CFO的墊腳石,任正非打算培養很多的CFO。
任正非打算培養多少CFO呢?
1000個!
任正非曾在一次內部講話中這么測算的,“我們至少需要1000個,我們有將近140個代表處,70-80個系統部,每個都需要一個吧;我們有這么多條產品線,每條的產品線和子產品線,我們也需要吧;我們要施行項目管理制度,項目CFO也需要吧;我們的支持平臺也需要CFO吧;那么,是不是需要1000個?”
CFO是來管財務的嗎?
其實遠非如此,任正非的培養目標是“稱職的CFO隨時可以接任CEO”。
非得CFO來接任CEO嗎?
“為什么我們的項目不能盈利?其實是我們的項目CEO根本沒好好算過賬,‘財大馬虎’,他目的是給客戶交付,沒想過自己還有目的,就是我們要盈利。我們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但是我們自己的利益要從我們有效的管理中產生。我們現在的管理不有效,項目經理不懂財務,項目CFO不懂業務。”
這一點,任正非用心良苦!相信很多企業也都是這樣,仗打得轟轟烈烈,但就是不賺錢,因為很多業務負責人不懂財務,沒有成本意識,只圖痛快。
“所以我們曾要求一部分優秀的項目CFO到小項目中去做CEO,一部分大項目的CEO到小項目中去做項目CFO。項目CFO要懂業務,周末去到你的城市附近,爬爬鐵塔、裝裝基站,哪怕你不會調試,能把螺絲釘擰上去,也會比別人懂得多一些,就有希望比別人晉升快;項目CEO也要學學財務,在這一段電纜中,用工是多少、預算是多少……,好好去算一算。”
任正非希望通過這種“擰麻花”的方式培養出大量合格的CEO。
但是,這個事很曲折,任正非提到被裁掉1100個PFC,PFC大量流失的情況這不是第一次,而早在2012、2013年就離職過1700個PFC,只不過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
PFC大多是財務專業出身,對于IT技術和通信產品,存在一道天然的、難以逾越的屏障,理解起來實在不容易。
有一次,任正非親自對參與IFS變革的財務人員進行考試,只出了一道題目:傳輸的盒子是方的還是圓的?參加考試的人中只有一個人畫出了大概的圖紙,其他人集體萌哭。
PFC如果不到一線去“滾一身泥巴”,不到項目上爬冰臥雪,深入學習和理解業務只會是一句空話,實現跟企業戰略接軌的理想更無從談起。如此,PFC只能當個“空軍司令”,而當PFC不接地氣,又承擔監督責任指手劃腳的時候,自然就成了業務主管想方設法裁撤的對象。
“這個角色的要求我一點都不妥協。為了勝利,必須逼你們。”
任正非最終的戰略目標是,財經將來要能接管項目,接管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