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難題百科《第三選擇》中,曾經提及到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聯合國的官員被派駐越南,他的任務是提高越南當地兒童的營養健康水平。然而下飛機后,他發現自己既沒有辦公室也沒有經費,甚至連當地的語言都不懂,整個項目可謂零起點、零資源。
面臨如此惡劣的項目環境,他完全可以向上級提交一份無用但是正確的報告,報告表明,兒童的身體健康水平,是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成正比的,所以提高這些孩子的健康,至少還要等個20年... ...
然而這名官員偏偏不想這么干,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他從越南各地各階層中,通過測量身高挑選出了一批高個兒的孩子,然后排除其中家庭條件優越的,僅留下了家庭條件一般、身高卻比同齡兒童高出的孩子。
他的邏輯很簡單:
身高是營養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除了特殊情況,一般個子高的孩子營養水平都會比個子矮的要好一些。因此被留下的這些孩子,在家庭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營養水平相對拔高的?
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這位官員對這些條件一般、個子高的孩子,進行了大量的家庭走訪。隨后,這位官員發現這些孩子的飲食狀況,集中體現出了以下幾條規律:1.他們每天都吃四頓飯;2.他們的家長經常會抓一些小蝦米做菜;3.家長在他們吃的米飯中,會加入紫薯葉熬出的汁液。
這些都是當地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并不會提高家庭的日常開支,且容易推廣復制。
于是,該官員便將其他家庭的家長們召集起來教授他們這種飲食方式,并將之推廣到越南全境。就這樣,他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將越南兒童的營養水平整體向前提升了整整20年。
圖片
通過復盤這個真實案例,我們可以找到這位聯合國官員成功完成任務的三點要素:
1. 在外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不抱怨也不甩鍋,從現有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幾乎無成本的條件下,為自己爭取到解決問題的機會;
2. 對當前形式進行深度研究,并且用科學的邏輯排除一些特殊條件,在此基礎上找到最佳范本;
3. 將范本復制下來,并且大范圍推廣,最終解決問題。
而推動整件事情的關鍵,就在于找到范本,并且進行復制和推廣,也正是這種復制,才讓官員在幾乎沒有成本的情況下,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復制推廣這個動作,在國內被很多人調侃成“抄作業”,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提倡“抄作業”?
誠然,很多事情最終走向成功,會得益于人腦在一瞬間獲得的靈感和啟迪,這種靈感也常常被人們追捧?墒聦嵣希`感的發生是很隨機的,一個人有時一天就有好幾個靈感,有時幾個月都沒什么靈感,而我們手中要處理的事情,絕不會因為沒有靈感而消失。
所以,僅僅依靠個人的靈感和創意去辦事,風險是很高的,而“抄作業”雖沒有靈感來得那般玄妙,卻可以很接地氣地解決實際問題。
公元2000年前,諸如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這些古圣先賢,為人類的文明發展,謀取了“第一手資料”,如今到了21世紀,人類社會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成功人士,甚至優秀的企業,想要在短時間實現突飛猛進,往往就需要有抄作業的思維。
比如最近處在風口浪尖二馬,一位抄了社交系統ICQ發家,另外一位抄了支付系統PAYPAL發家,抄作業并非中國人的專利,牛頓曾說,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愛迪生,同樣不是電燈的第一手發明人…
然而,還是會有人提出質疑:如果我們一味地進行抄作業,那最終導向所有的問題答案只有一個,這樣不利于我們自身的進步,把創意和多元扼殺在搖籃里…
所以,我們必須認清楚,這里說的抄作業,絕非像學生考試時那樣拿別人的答案去糊弄老師,牛人抄作業,從來不在表面做文章,他們真正在意、并且去借鑒的,是他人的思路與方法:
抄作業的背后,是深度的學習與調研
一個富人定律: 如果你想要變成有錢人,就要想象出自己已經很有錢了,并且模仿有錢人的思維去想問題辦事情,那么你將來大概率會真的變有錢。以此類推:一個學生想要做班上的優等生,可以先看看排名第一的學霸都在干什么;一家公司想要做到行業領先,可以看看行業的領導者都是怎么做的... ...
上述行為,也就是“抄作業”的大前提:通過深度考察,找到值得借鑒的“最佳范本”,在對于“最佳范本”的調研中,我們在環境大致相當的情況下,很容易比對以下幾個問題:
who?誰是特定環境下的最佳范本?
which?他成為最佳范本是否有特殊的原因?
where?我們和最佳范本的區別在哪里?
why?為什么他們可以做的到的事情我們還做不到?
how?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我們才能夠變得和對方一樣優秀?
而無論最終是否可以成功“抄”到作業,這種對標龍頭,帶著問題找答案的思維都可以幫助你:
1.視野拓寬:真實地洞察到客觀環境,能迅速找到和對標對象的差距,以及找準自己當前的定位,事實上,人們如果能夠真正沉下心來,深度研究這些佼佼者,自己難免會產生謙卑與敬畏之心,而正是這種謙卑,可以避免自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圈地自嗨,浪費光陰;
2.撥亂反正:我們去調研那些行業的領導者,不僅學習別人的成功史,也應該看看他們曾經如何面臨“至暗時刻”,不僅要看那些如何勝出的,也要看看那些如何失敗的,所謂見賢者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省也,指的就是在海量的范本中,幫助自己判斷出現有的哪些決策是對的,那哪些則不應該堅持,從而避開前人走過的彎路。畢竟,并不是所有的彎路和苦難都有價值;
3.節約成本:在找到了正確的路徑之后,成本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對于企業家而言,有了正確的方向與相應的策略,無論是企業運作時間成本,還是人力物力的成本,都能取得大幅優化。
企業之間的相互對標,最終激發的是整個環境的良性發展
2015年,當支付寶迅速壟斷移動互聯網的支付功能后,馬云曾放出豪言:舉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然而,幾個月后,抄作業界的王者——騰訊小馬哥立即抄了微信支付,通過一個搶紅包功能,直接搬走了2億人的市場份額,自此,國內的移動支付爭奪戰拉開帷幕。
華為在上個世紀,就開始對標歐美的企業,找準差距,奮起直追,豪擲數百億,找到世界上最先進的企業管理技術為自身賦能,而今,在全球范圍內的多個領域超越了西方力量,強大到對手要通過政治力量進行封鎖,師夷長技以制夷,在華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百事可樂對標可口可樂(年輕一代的選擇)、漢堡王對標麥當勞(誰是最好的漢堡)、奔馳對標寶馬(惺惺相惜的對手),行業的發展到了最后,總會呈現出一超多強、或者百花齊放的局面,事實上,當一個環境中只有一家獨大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少數人掌握了整個市場的壟斷權,這樣才是真的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所以,后來者在時間積累、資源積累、和市場積累都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抄作業,在短時間內調整方向,快速減少與龍頭的差距,老與新的不斷競爭,將會把市場推向新的模式和格局,進而激發整個時代的活力。
其實很多行業的領導者已經發現了這條規律,他們在研究出新的方案時,沒有選擇樹立高墻,而是將一部分、甚至全部的技術公之于眾,歡迎對手來“抄”,為的就是鼓勵后來者去借鑒自己、鞭策自己,推動全行業持續向前。
抄作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新
最后,我們經常將“抄作業”和“創新”做二元的對立,認為抄作業的人,是沒有創造力的,甚至會扼殺創造力,在某些領域,一些大企業無視行業道德,采用“拿來主義“、”伸手就抄”的行為,更是引來了原創者的深惡痛絕,我們相信隨著市場規范的不斷完善,原創者的權益最終將獲得保障,這里僅單獨論述抄作業與創新的深層辯證關系。
首先,“抄作業”和“創新”,并非是一對對立的關系,與創新真正相對立的,是守舊,也就是抓住原有的事物不放,不愿意接納新生事物,而創新的規律遵循著這樣一個公式:
A(新生事物)=B(原有事物)+C(差異化元素)
比如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蘋果手機(新生事物),就是在老一代的手機的基礎上(原有事物),增加了全觸屏和電腦系統(差異化元素),30年前,行李箱幾乎都是手提款(原有事物),加上靈巧輕便的滾輪(差異化元素)之后,四輪行李箱(新生事物)立刻取代了全世界所有的手提箱...
所有的創新,幾乎都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才產生的新發明,所以,如果不對原先的事物進行深度的了解和學習,創新也就無從談起。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有很多“抄作業”的行為發生,
圖片
華為早年在學習歐美企業管理模式的過程中,遵循了一條名為變革曲線的學習規律,即從“僵化”到“固化”,從“固化”再到“優化”,員工們最初接觸到這些全世界最頂級的管理理念時,作為國內本土公司,無論是思維層面,還是文化層面,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感到不適應,
但歷史早已證明,這套管理體系對于當下的環境是行之有效的,所以華為不惜花費重金,也要將這套體系先原封不動地“抄”下來,這便是“僵化”到“固化”的過程,
這套體系在全公司沉淀了數年之后(任正非稱其為松土松土再松土),華為終于創造出了一全新打法(從“固化”到“優化”),就是原有西學管理模式下(B)賦能(+)以東方的文化和特色(C),最終從零到一,從一到千億,成就出中國乃至全球范圍的頂級科技公司(A)。
2020重重困境之下,華為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以400億美元出售旗下的榮耀業務,用來保障后續生存的現金流需求,一直以來,中國的企業在技術上、管理上,都常年落后于西方的公司,而華為通過7年時間,孵化出一家如此高價值的公司,在中國管理歷史上可謂是劃時代的一步。
這意味著中國的企業運作,從原先的蹣跚學步、先進技術都從國外引進的被動狀態,轉變為現在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出價值千億的本土國際化品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完全可以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土公司,能夠像華為一樣具備世界級的技術與管理能力,孵化出一個又一個的國產“榮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