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2022年12月23-24日 深圳
培訓費用:8800元/人(含資料、稅費、證書、中餐)
培訓對象:董事長/CEO、總裁/總經理、副總經理、戰略規劃部主管、市場部主管、經營管理部主管、人力資源副總/總監、財務總監、產品事業部總經理、產品線總監、產品經理、企管人員等。
課程收益:
通過本課程,將有效解決如下問題:
戰略解碼不合理、不充分,與戰略規劃(SP)、市場機會分析、差距分析聯系不緊,缺乏年度經營計劃(BP)向SP的承接;
年度經營目標無法做到“上下對齊、左右拉通”;
平臺部門和職能管理部門的目標、策略、資源配置,不是基于業務單位(BU)和市場單位(MU)戰略而推動得出的;
年度重點工作識別拍腦袋,與關鍵戰略舉措、客戶聲音關聯不強,缺乏有效分解;
年度經營計劃與財務預算脫節,經營計劃缺乏戰略投入、效率提升、業務優化等方面的分析,預算沒有有效反映合理的資源配置與保障;
沒有年度經營計劃(BP)流程,只有簡要的程序與安排,無法保障各項工作與交付的質量,更無法達成部門與團隊成員間的協同;
激勵機制與經營結果沒有形成強關聯;
年度經營計劃編制過程中缺乏方法、模板/表格、數據模型支撐。
課程框架:
按照“課前預習、課中演練、課后應用”方式開展,實戰演練輸出:
演練并輸出自己公司的初步BP流程圖;
演練BP與預算的關鍵內容,如SP向BP輸入、機會點分析、戰略地圖、CSF&KPI管理表、經營目標分解、BEM解碼CTQ-Y與重點工作、重點工作項目任務書、損益預算、KPI目標制定等)。
·【電子模板演練】提供模板,在電腦上完成演練,課后補充修訂后即可使用
·【課后參考材料】課后提供相關參考材料,便于后續學習并在實踐中參照
課程背景:
國內著名的實戰派戰略管理專家、著名的產品及研發管理專家胡紅衛先生認為:
企業不僅需要戰略設計,更需要落地式的戰略管理流程與組織,以保障戰略不斷形成、執行與調整。
戰略管理必須成為一個滾動編制戰略規劃(SP)、年度經營計劃(BP),并執行監控、調整迭代的過程。
戰略不是偶然的奇思妙想,而是通過團隊、流程及方法持續激發創造力、集思廣益的結果。
胡紅衛先生早年參與華為創業,先后經歷研發、中試、制造、規劃、管理工程、財務等崗位,曾任規劃總監、總裁辦主任、管理工程部總監,并擔任公司副總裁達5年之久,親身經歷了華為從幾千萬銷售額發展到數百億的歷程。在擔任總裁辦主任及規劃總監三年期間,胡紅衛先生曾主持了華為戰略規劃及經營計劃工作,擔任管理工程部總監期間,參與導入IPD體系,并開始學習和研究IPD體系中的市場管理(MM)方法論。
在之后的二十年歷程中,胡紅衛老師一直從事IPD研發管理、DSTE戰略管理、組織績效管理等咨詢及培訓工作,是國內IPD課程、MM課程的首創者。隨著MM方法論升級為BLM模型,胡老師后期應用BLM模型,結合MM方法論,為企業導入SP/BP戰略管理體系或者業務單位戰略管理體系。
2002年,華為按照IPD模式的MM方法論建立了SP/BP戰略管理體系,大幅度提升了戰略管理能力。2009年,華為導入了BLM模型,對戰略管理體系進行升級,在整個流程體系中也稱為DSTE流程,對華為的戰略執行力和經營效率帶來了進一步的提升。尤其華為終端公司(手機、平板等業務)在成立不久,就按照MM,后面結合BLM方法實施SP/BP戰略管理,使華為手機業務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從很不起眼的市場地位發展壯大,成為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二。
然而,華為體量龐大,其SP/BP體系(或DSTE體系)過于龐大,時間周期非常長(從4月份開始到次年2月份結束),這是一般企業無法適應的。
所以,胡老師針對5億-300億左右規模、具有多業務單位(如產品線/產品事業部、分子公司)的企業,借鑒華為實踐,更結合近二十年的戰略管理咨詢經驗,開發了SP/BP類課程,使企業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習成果,可以制定高質量的SP/BP,同時建立自己的、系統的、實操的SP/BP戰略管理體系。
胡老師親自負責或支持完成過的戰略管理咨詢項目,包括:
2002-2004年,安吉爾“飲水機未來發展戰略規劃”;邁瑞醫療“三大產品線戰略規劃研究”;國人通信“SP戰略管理和BP經營計劃流程和制度建設”;晶石集團“集團戰略管理體系”;金發科技“產品線戰略規劃及產品規劃體系”;
2005-2007年,士蘭微“產品線戰略規劃及產品規劃體系”,科達科技“公司未來3年戰略規劃”, 老板電器“公司未來3年戰略規劃”;
2008-2010年,海得股份“公司及業務單位SP/BP戰略管理體系”,英威騰科技“公司SP流程和產品線SP流程”,勝利軟件“公司SP流程和產品線SP流程”,三維通信“公司及產品線SP流程、產品線BP經營計劃流程”;
2011-2013年,雷訊防雷“產品線SP/BP戰略管理和產品規劃體系”,元征科技“產品線SP戰略規劃及產品規劃體系”;雷賽智能“公司及業務單位SP戰略管理體系”;
2014-2016年,方太集團“產品線SP戰略規劃及產品規劃管理體系”,卡斯柯鐵道信號系統“產品事業部SP/BP戰略管理體系”;
2017-2018年,合力叉車“從公司戰略到產品線戰略管理體系”,天奧科技“從公司戰略到產品線SP/BP戰略管理體系”,金田銅業“分子公司SP戰略管理及產品規劃體系”。
2019-2020年,華陽通用“DSTE之戰略規劃(SP)體系與輔導實施”,邁騰科技“EPM體系構建與EPM軟件平臺實施”,科瑞自動化“DSTE之戰略規劃(SP)體系設計與運行”。
2021年-至今,博力威“DSTE體系建設與輔導實施”,特變電工新能源“SP/BP編制、BEM戰略解碼與iDSTE軟件平臺實施”,普門科技“產品線SP/BP流程與輔導編制”,元征科技“DSTE體系建設與iDSTE軟件平臺實施”,來伊份“BEM戰略解碼與iDSTE軟件平臺實施”,華太電子“SP/BP流程與輔導編制、BEM戰略解碼、戰略執行運營體系”。
培訓講師:胡紅衛
•著名實戰派戰略管理專家、著名IPD產品經營及研發管理專家
•原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當時華為副總裁只有8位)
•深圳市管理咨詢協會榮譽會長
•被譽為“中國IPD/MM咨詢及培訓第一人”
•專著《研發困局——研發管理變革之路》,系國內研發管理領域的權威之作
專業背景:中國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復旦大學MBA。具備27年產品研發、研發管理、高層管理、研發咨詢及培訓實踐經驗。在華為任職近10年,擔任高級副總裁及管理工程部總監期間,主持了集成產品開發(IPD)、業務流程重組(BPR)、市場管理(MM)、《華為基本法》、IT規劃等核心管理項目。
咨詢背景:成功主持了方太、中集集團、英威騰科技、邁瑞醫療、金發科技、士蘭微電子、卡斯柯信號系統、三維通信、勝軟科技、陽光電源、元征科技、中電錦江、許繼電氣等三十多家企業涉及戰略規劃、研發管理、企業及研發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咨詢項目。發表研發管理、戰略管理專業文章180多篇,在國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培訓背景:國內講授IPD研發管理、DSTE戰略管理等課程最多、最受推崇的講師之一。客戶包括:方太集團、中集集團、三一集團、VIVO手機、美的集團、中航電集團、中電科集團、海信集團、海爾集團、康佳集團、金發科技、SIMENS、用友軟件、邁瑞、正泰、許繼電氣、中糧集團、士蘭微電子、國人通信、寧德時代、合力集團,等等。
課程大綱:
1. 從戰略到執行(DSTE)與戰略思維
1.1. 什么是戰略
戰略的概念
明茲伯格對戰略的5P解釋
孫子的戰略觀:道、天、地、將、法
戰略的五要素:使命愿景、業務范圍、增長向量、競爭優勢、資源協同
戰略的層次——戰略“金字塔”:公司戰略、業務單位戰略、職能戰略
1.2. 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戰略是老板拍腦袋出來的
第二階段:戰略是研討與整理出來的
第三階段:戰略是系統開發并迭代出來的
1.3. DSTE戰略管理體系
DSTE的四個步驟與領導價值流——“戰略與運營流”
DSTE戰略管理活動的三個環節:SP制定、BP制定、戰略執行運營
基于BLM、MM、BEM的DSTE戰略管理體系
1.4. DSTE在企業流程架構中的位置
1.5. 企業應該樹立的9大戰略思維
2. BEM戰略解碼方法與過程
2.1. 什么是戰略解碼?
2.2. 常見的戰略解碼方法
平衡計分卡(BSC)/戰略地圖
關鍵結果領域(KRA)
價值樹/杜邦分析
OGSM(目的-目標-策略-衡量)
PD(Policy Deployment)戰略部署/Hoshin方針管理
2.3. 平衡計分卡(BSC)與戰略地圖
平衡計分卡提出的背景
平衡計分卡的框架與四個維度的關系及內涵
平衡計分卡的發展歷程
從BSC到戰略地圖(SMAP):戰略主題、戰略目標
2.4. 研討演練:我們公司或某業務單位的戰略地圖
2.5. BEM戰略解碼的框架和基本概念
什么是關鍵成功因素(CSF)?
什么是關鍵改進點或關鍵品質特性(CTQ)?
什么是關鍵績效指標(KPI)?
什么是關鍵戰略舉措?
什么是年度重點工作?
CSF與CTQ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BEM戰略解碼的整體框架
2.6. BEM導出KPI與重點工作的“天龍八步”
通過CSF與戰略地圖導出戰略KPI
通過CTQ分解導出重點工作與改進項目
2.7. 案例研討:通過BEM導出KPI與重點工作的步驟
2.8. 研討:BSC、BEM兩種戰略解碼方法論的聯系與區別,如何結合應用?
3. 年度經營計劃(BP)流程(含全面預算活動)
3.1. BP流程的整體框架
3.2. 第一階段:預測及規劃指導
公司年度經營目標設想(步驟/方法:BLM-雙差分析、戰略意圖)
BU/MU經營目標分解推算(步驟/方法:同上)
公司年度重點工作初稿 (步驟/方法:BLM-關鍵任務、MM-step5)
公司年度KPI方案初稿(步驟/方法:BLM-正式組織、MM-step5)
財務預測、關鍵KPI推算
人力預算(步驟/方法:BLM-人才)
啟動年度預算
機會點到訂貨預測第一稿
薪酬策略及人力總預算框算
費用策略及費用總預算框算
訂貨目標匯總協調
第一次年度經營計劃會議(訂貨總目標預測、人力/費用總預算、審批公司KPI方案和年度重點工作方案)
3.3. 第二階段:業務目標制定
機會點到訂貨預測第二稿
公司預算初稿
公司CBP執行情況審視
BU/MU KPI方案和重點工作(步驟/方法:BLM-關鍵任務)
各部門KPI方案和重點工作(步驟/方法:BLM-關鍵任務)
第二次年度經營計劃會議(批準訂貨總目標、審議公司總預算、評審BU/MU和各部門KPI方案和重點工作)
3.4. 第三階段:業務計劃與預算
編制BU/MU BP初稿(步驟/方法:MM-step4-5、BLM-執行)
編制BU/MU年度研發計劃初稿(步驟/方法:MM-step4-5)
BU/MU 全預算初稿、各部門全預算初稿
人力資源預算合并
財務合并數據并測算,公司預算刷新
BU/MU 全預算、各部門預算刷新
編制CBP初稿(步驟/方法:MM-step5、BLM-執行)
CBP、BU/MU BP和年度研發計劃刷新
第三次經營計劃會議(批準公司總預算、審批CBP、BU/MU-BP及研發計劃、批準KPI目標和重點工作)
BU/MU和各部門全預算定稿、費用授予
組織績效目標(KPI目標+重點工作目標)和行動計劃(步驟/方法:BLM-組織、文化)
3.5. 演練:設計我們公司的BP流程(含全面預算)?
4. BEM解碼CSF&KPI與年度重點工作
4.1. BEM戰略解碼與執行模型
4.2. BEM解碼中長期關鍵成功要素(CSF)與KPI體系
編制公司戰略地圖,識別策略目標(CSF);
編制公司BSC計分卡(CSF/KPI管理表);
依據公司CSF,層層分解為一級部門CSF、二級部門CSF、三級部門CSF…必要時可繪制部門級戰略地圖,以印證部門CSF;
依據部門CSF,結合上級部門KPI,識別各級部門KPI;
編制公司業務流程框架,列出與部門相關的主要流程,找出流程KPI;
部門KPI指標審查、篩選和確定;
制作各部門的CSF與KPI管理表。
4.3. 研討演練:某部門或團隊KPI識別
4.4. BEM解碼公司級的年度重點工作,并立項分解
審視公司級CSF、戰略及業務設計、關鍵戰略舉措、公司年度KPI目標;
應用BEM,通過CSF/差距/CTQ分析,識別建議的關鍵行動
根據建議的關鍵行動,結合關鍵戰略舉措,導出的公司年度重點工作(公司重點工作方案);
對重點工作進行立項分解。
演練:根據CSF與VOX,分析CTQ-Y,識別建議的關鍵行動
4.5. BEM解碼部門年度重點工作,并立項分解
審視本部門或上級部門CSF&KPI管理表、上級要求、本部門年度KPI目標;
應用BEM,通過CSF/差距/CTQ分析,識別建議的關鍵行動
根據建議的關鍵行動,結合關鍵戰略舉措,審視上級部門重點工作與任務,導出本部門的(本部門發起的)重點工作;
對本部門級重點工作進行立項分解;
演練:識別某部門一項年度重點工作,并立項分解
5. 年度業務目標及計劃與財務預算的制定
5.1. SP向BP輸入
市場洞察到年度市場分析與競爭分析
3年戰略目標到年度目標評估
業務設計到年度里程碑目標
細分市場業務計劃(SBP)到年度行動方案
3年關鍵戰略舉措到年度里程碑目標
從人才戰略、組織戰略、變革戰略到年度人才配置、組織規劃、流程IT項目
5.2. 經營結果目標分解
杜邦分析方法
公司ROI分解、識別年度關鍵舉措、關鍵KPI
BU與區域ROI分解、識別年度關鍵舉措、關鍵KPI
5.3. 公司、BU/MU、FU目標設定
BU/MU的KPI目標、重點工作目標設定
FU的KPI目標、重點工作目標設定
公司的KPI目標、重點工作目標設定
5.4. 編制BU/MU年度經營計劃與全預算
BU年度經營計劃編制
BU人力預算、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預算、研發費用預算、費用分攤預算、戰略預算、損益預算編制
MU年度經營計劃編制、貨款回收計劃編制
MU人力預算、銷售訂貨/發貨/收入預算、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預算、銷售費用、費用分攤預算、戰略預算、損益預算編制
BU與MU年度經營計劃與全預算的互鎖評審
5.5. 編制FU年度經營計劃與預算
年度生產計劃與生產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費用)預算(分BU、MU)
年度研發計劃、中央研發費用預算與分攤預算
年度采購計劃、采購支出計劃編制
各管理性部門年度經營計劃、人力預算、管理費用預算與分攤預算
5.6. 編制公司年度經營計劃與全預算
編制公司年度經營計劃
編制實繳稅金計劃、歸還貸款計劃、投資融資計劃
匯總與編制固定資產計劃
匯總與編制費用支出計劃
編制公司損益預算
編制公司現金流量預算
編制公司資產負債預算
預算審批與費用授予
研討:我們公司業務計劃與全面預算結合的行動方案
6. 績效合同與激勵機制
6.1. 績效合同
編制績效合同
績效合同簽署
年度經營計劃與績效合同述職
6.2. 產品線的考核與激勵機制
產品線KPI與考核
產品線貢獻毛利
基于產品線經營結果的激勵機制設計
6.3. 增量績效導向的激勵機制設計
價值創造、價值評價與價值分配
評價分配制(基于職位等級評估的工資分配、基于績效等級的工作晉升、職務升遷、非經濟激勵等)
獲取分享制(基于經營業績的獎金分享機制)
基于銷售毛利的總薪酬包預算方法
基于增量的經營性獎金包與戰略/“土壤肥力”獎金包
部門獎金包與個人獎金計算方法
重大專項獎勵機制
非經濟激勵機制---薪酬并非是唯一的和最重要的
研討:我們公司的薪酬激勵機制需要做哪些調整和優化?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3120125786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