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問題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另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所稱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
特別提醒:
下列收入不屬于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并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1.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
2.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
3.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于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
文件依據: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
因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雙節期間員工取得任職單位發放的禮品,不屬于免征個人所得稅的范圍,而是屬于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應計入發放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對于取得的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不含增值稅價格計算收入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收入額。
【補充】給員工發放面值1000元的購物卡,購買時支付950元,不考慮特殊情況,按照950元并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補充】慰問一些生活困難的員工,應該屬于生活補助費,屬于免征個人所得稅。
增值稅問題
➤情形一:企業自產產品用于發放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五)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
解析:在此情形下,公司發放給員工的禮品福利,需要確認銷售收入,視同銷售額按照對外售價(批發價格)視同銷售,在增值稅方面,應該按視同銷售處理,計征增值稅進項稅額。
➤情形二:外購產品用于發放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
因此,企業用外購的禮物發放給員工,不視同銷售,若是外購禮品取得專票,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如果已經抵扣,發放福利環節需要進項稅額轉出。
➤情形三:現金購物卡等用于發放
在預付卡的整個業務流程中,企業購買預付卡無法取得專用發票,僅能在購卡環節從售卡方或支付機構取得編碼為“未發生銷售行為的不征稅項目”下設的601“預付卡銷售和充值”的增值稅普通發票。那就意味著持卡人的購卡金額無法抵扣進項稅。
依據:《關于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
【補充】由于銷售購物卡屬于增值稅不征稅范圍,屬于發放購物卡不需要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
企業所得稅問題
1、甲企業將自產產品用于職工福利,應視同銷售處理,按該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確認銷售收入,結轉視同銷售成本,按照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補充】如果按照會計處理已經按照收入處理了,不需要視同銷售。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同樣無償贈送購物卡,其實也只是將卡內預付資金轉讓,沒有兌現匹配的貨物或服務,因此無論企業將購物卡用于職工福利還是對外贈送,在企業所得稅上無需視同銷售處理。
來源:小陳稅務08
【相關文章】
·職工福利費的這4種常用做法都是錯誤的
·公司訂制的工作服裝,屬于福利費還是勞動保護費?
·報銷醫藥費不要計入“職工福利費”
·“職工福利費”科目稽查容易出錯的3個問題
·職工福利費列支和稅前扣除風險
·福利高的企業就是好企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