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都是采購高管和核心骨干,請問采購的價值到底在哪里?……如果把采購的價值定位在降本上,那只體現了采購20%的價值,還有80%的價值在哪里呢?我們兩天的公開課都會圍繞著這個核心來展開分享”。
汪老師在開場的一席話,就讓學員們陷入了深思。
2020年9月19-20日,來自近30家企業的40多位采購高管和核心骨干參加了喬諾商學院的第3期采購公開課——戰略性采購成本控制與供應商管理。
在華為公司藍血十杰、原采購認證部部長/采購專家團主任汪老師和華為公司原供應商技術質量管理部負責人、原采購認證管理部金牌講師劉老師的帶領下,全體學員系統學習了采購的總體架構、采購基本業務流程、供應商管理、供應商質量管理、內控管理及IT系統架構等內容,深度理解了采購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具有戰略價值。
本次公開課的每個模塊都設置了研討環節,讓每個企業能結合自己的企業中的問題做定制化的提問,通過老師的精彩點評,學員們都受益匪淺,收貨了滿滿的干貨。
以下是公開課現場老師與學員互動的場景(受篇幅限制,僅作部分展示):
場景一:采購為什么要和計劃去協同呢?
汪老師:H公司早期和一家日本供應商做協同的時候,總是有GAP,月月欠料,我們采購就不停的去催料、找原因、去溝通,和中國區市場人員溝通完又跟總部溝通,但都找不到原因,天天催料,天天欠料,后來我們就把他們工廠的總經理和計劃邀請到一起,來了之后我們也把我們的計劃叫到一起,雙方計劃對標的時候就發現,供應商工廠是每個月25號釋放計劃,傳遞到中國區后再傳遞到我們采購物料的工廠,而恰恰我們的計劃也是每月25號釋放,這樣一核對,那么我們當月的需求就釋放到了供應商工廠的下一個月計劃中,這就找到了每個月欠料的真正原因,所以我們要保障交付,一定要和計劃去做協同。
場景二:分享一個“以局部利益換取全局的勝利”的案例
汪老師:早幾年,一個巨無霸公司給H公司供貨,那個時候我們體量也很小,需求量少,供應商對我們也是愛理不理,但那個物料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替代的,這時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只能加強與供應商合作的粘性。我們尋找機會點,搞清楚他們的訴求,他們能不能有其他的訴求能夠讓我們契合在一起,終于我們找到了互鎖點:他們在我們需求的這個物料上確實做到了業界的老大,但他們另一個領域才剛剛起步,需要客戶配合一起驗證。我們同意讓他進入H公司的這個領域,因此雙方達成了協議,H公司同意幫助他驗證并補強新器件(需要H公司的研發人員投入及整機驗證投入)并聯合開發驗證后擴大使用范圍;該供應商同意將H公司需要的物料產能預留并保證享受TOP客戶的價格。后續供應商的新器件我們也廣泛使用了,而且價格和同行業相比最好,同步產能緊張的器件也保證了交付及TCO(全流程成本)最低。
場景三:供應商的“鯰魚效應”怎么做?
汪老師:并不是隨便一個供應商都可以拿進來做“鯰魚”。要先有布局,才能引入鯰魚。比如結構件的鈑金件,這類定制的物料,我們要用規劃一代、研發一、生產一代思維方式進行布局。那么這種外觀件我們怎么去規劃呢?怎么做到有“鯰魚”呢?我們要規劃未來的外觀件產品要用到什么工藝,比如金屬外框,是用噴涂還是啞光?針對這些工藝來建立供應商資源池,招標是對資源池來招標,那么這些工藝的參數就是招標的要素。在這種資源池里就可以引入鯰魚,實現鯰魚效應;不是在研發后端生產前或量產前引入新供應商,匆忙在量產產品上驗證,這是無法解決大批量交付問題的,也不會TCO帶來更大價值。
場景四:H公司的質量角色認知如何形成的?
劉老師:2010年H公司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團隊花了一周的時間討論出SQE的角色認知,大家猜一下一共有多少頁?可以告訴大家H公司寫了250多頁PPT來對角色認知進行描述,每個SQE都要學習,有專門的專家來賦能,每個人再回過頭來再去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能力,最終總結出了這“五個者”,也就是:供應商質量管理策略制定者,物料質量管理者,供應商質量體系管理責任者,供應商質量風險管理者,供應商質量平臺建設者。
公開課上,老師和學員們多次進行觀點碰撞,思想火花四濺,金句不斷:
1、有了靈魂(愿景)的采購,才能使各部門協同在一起,力出一孔,創造價值。
2、要用事實去認證供應商,供應商自然心服口服。
3、戰略供應商也要有“鯰魚”,這樣才能促進它不斷地進步。
4、早期介入一定要和戰略供應商一起做。
5、戰略品類的尋找一定要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從財務影響和供應難易程度來找。
6、戰略品類的方向要和公司的戰略目標對標,同時采購可以用分析出的戰略品類來影響公司的戰略目標,這是采購重要的價值點。
7、做厚供應商,并不只是從態度上轉變甲方意識,同時真正需要做厚的供應商是戰略供應商。
8、采購要管理的是供應商最精明的銷售,所以采購要比他更精明才行。
9、品類管理和供應商管理一定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10、做高階的采購一定要有積累,不做好基礎的地基,是無法萬丈高樓平地起的。
11、高階的采購要先打開格局,再做能力建設。
12、戰略供應商的規劃是在專業度上做規劃,而不是年度策略上做規劃。
13、管好供應商的質量,不是要管好供應商的品質總監、品質經理,而是要管好供應商的老板。
14、供應商質量管理九字方針:三化一穩定,嚴進嚴出。
15、SQE能力要求“五懂”:懂業務,懂流程,懂操守,懂溝通,懂英語
16、質量IT化,就是讓我們的質量管理實現可追溯性,做到過程管控。
……
針對現場學員的問題,兩位老師也進行了深入的解答(受篇幅限制,僅作部分展示):
Q1. 產商務人員去新供應商現場考察時要用多長時間?到供應商現場是打分還是取證呢?由誰來做?
汪老師:商務部分有效工作時間建議是1天,我們到現場做的動作是取證。由專門的審核專家去審核,不是需求團隊審核,審核專家是從公司建立的審核專家資源池中抽出的。
Q2. 什么是競爭性招標?
汪老師:競爭性招標是供應商選擇的一種,就是不只考慮價格,還要考慮到質量、技術、交付等要結合供應商績效來做的招標。
Q3. H公司的審核人員是否對每個質量的審核點都懂呢?我的困惑是有些部分我不太懂,那我怎么去稽查供應商的每個環節呢?
劉老師:對成熟的品類,H公司的SQE是必須要懂的才可以去審核,同時會做好質量的checklist,每一項都細化出來,像H公司的一個體系審核表就有一千多條,也會對相關的SQE去賦能,所以大家審核出來的結果都會相同;當有很新的產品和物料出現時,我們才會先拿一些供應商的標準來看,去一邊學習一邊審核,慢慢的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這樣才可以去進行審核。
Q4.對于新技術H公司是怎么做的?
汪老師:蘋果有很多新的技術,他們是有一個技術平臺,專門看這些新技術,H公司也有一個2012實驗室,專門看這些新技術,從這個部分中孵化出未來的新技術和新器件。
【相關鏈接】近期華為學習課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