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漢捷咨詢
一、何謂新材料
新材料(new material)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
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它們的強度、韌性、硬度、彈性等機械性能制成的材料。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態合金 (金屬玻璃) 等。
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電、光、聲、磁、熱等功能和物理效應制成的材料。
近幾年,世界上研究、發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屬材料,精細陶瓷和光纖等等。
二、我國新材料發展不樂觀
我們國家已經認識到,新材料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在許多領域卻被國外卡脖子。
如碳纖維: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我國企業核心技術缺失嚴重,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用碳纖維仍被“卡脖子”。
如電子陶瓷:電子陶瓷材料可用于制造電子元件,如電容、電阻、電感等,具有良好的電氣絕緣性和耐熱性。我國企業占據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被日、美“卡脖子”。
如鋼鐵:中國的鋼鐵產量是全世界第一,這也是中國最早發展起來的材料行業,但是我國的鋼鐵冶煉僅僅限于中低端產品,高端高強鋼、軸承鋼等產品依然受制于人。
根據工信部2019年的報告顯示,我國新材料產業還有32%的關鍵材料處于空白狀態,進口依賴度高。
三、國家鼎力支持新材料發展
國家為了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相繼頒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等文件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
四、電子通信、重工機械、家用電器為何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
我們回顧一下,為什么其它行業如電子通訊行業(如華為、中興)、重工機械行業(如三一、徐工)、家電行業(如美的、海爾),可以到世界擂臺上比試一下,而材料行業相對來說發展遲滯一些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們研究發現,這個行業并不缺失國家的支持政策,也不缺少資金,很多大學開設材料專業更不缺失人才,材料行業發展滯后,背后缺失的是先進的研發管理模式。
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電子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華為公司直接面向國外競爭,并勇敢向IBM學習先進的研發管理模式IPD(集成產品開發),然后中興通訊也及時引入SPDT咨詢(IPD的另外一種名稱),以華為、中興為標桿,帶動了整個通訊設備行業研發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本世紀初,以深圳市漢捷管理咨詢公司為代表,在中國推動IPD,在2006年開始,就已經在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科技進行IPD咨詢和培訓工作,并以這些企業為標桿,帶動了機械裝備行業管理水平提升。
家電行業中海爾、美的能夠在國際上進行競爭,也在于這些企業領先引入世界級的研發管理模式,美的引入IPD,海爾實施張氏“倒三角”管理(本質上和IPD理念相同)。
在2003年就由深圳漢捷創始人胡紅衛先生帶隊在廚房電器方太公司推行IPD,并且持續推行10多年時間,推行了8期咨詢項目,方太帶領了整個廚電行業的管理進步。
五、材料行業人士自認為行業特殊
漢捷研發管理咨詢專家郭富才先生在近二十年調研多個行業后,總結說:材料行業的落后,背后的原因是故步自封、管理模式的落后。
在這個行業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們這個行業很傳統,我們行業很特殊,因為材料產品是流程型產品,不是像通訊設備那樣的裝配型產品,所以IPD管理實踐,如市場導向開發產品等管理理念不適合我們行業。
ISO9000:2005標準將“產品”分為軟件產品、硬件產品、流程性產品、服務產品四類。
流程性產品是其中典型的一類產品,不同于硬件、軟件產品。
流程性產品,或叫流程性材料產品,是指通過將原材料轉化成某一預定狀態的有形產品,如石油、化工、水泥、鋼鐵、食品飲料、藥品、冶金,電線電纜、光伏材料等。其功能單一,不像裝配型產品,可以通過裝配不同的功能模塊形成最終的多功能產品。流程型產品研發的最終目的是產品性能指標更優、純度更純。
裝配型產品的研發重點是功能實現原理,而流程型材料產品的研發主要內容是生產的工藝和裝備,有時也包括生產控制技術,如某材料股份公司研發中心職能包括:工藝開發、設備開發、仿真、智能控制、產品測試等。
六、現狀:材料行業“自嗨型”研發管理模式
由于行業人士自認為行業具備特殊性,所以一直沿用傳統的研發管理模式。
在材料行業,產學研嚴重脫節,高校以論文為先,實驗室研究成果動不動就是強度、性能提升百分之一兩百,但是從來不考慮如何實現量產和工業化制造。
在這個行業,企業往往也設置了技術中心或研究院,但其研發管理模式存在著 “自嗨型”模式。
什么是“自嗨型”研發模式?下面是漢捷咨詢研發管理專家對這種典型研發管理模式的具體描述:
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與控制方面特點:
1、公司研發項目類型往往僅有科技創新項目,科技項目規劃,是由公司總工牽頭,由科技管理部組織各研究室進行規劃。
2、每年度的科技創新項目,是由科技管理部收集,以研發中心人員自下而上的提案申報為主,主要來源于生產線改進需求、查找文獻創新需求。
3、科技創新項目規劃或年度計劃,是由公司科技委進行評審。
4、科技管理部實施科技創新項目的過程管理,管理重點是項目立項審批環節與結項環節。
5、設置科技創新獎,每年度對科技創新項目進行評獎,重點獎勵對提質、提效、降本等方面的重大貢獻者。
在產品開發定義方面特點:
1、科技人員申報的項目一般為某某生產工藝建立或優化、某某檢測方法建立或優化、某某降耗方法研究、某某回收率提高方法研究等等。
2、客戶特別關心產品的性能和產品穩定性。銷售人員會把客戶信息反饋給公司,但客戶的聲音向研發團隊傳遞過程中衰減較大,在科技創新項目中很少體現出來。
從上面闡述中可以看出,大量提到的名詞是“科技管理部、科技委、研發人員”,從市場需求到公司研發團隊,從研發團隊實現市場需求再回到市場,沒有全流程打通,也就是說客戶聲音不能無衰減、無依賴地傳遞到研發團隊,研發體系提報項目只是自定目標,目標完成了,獲得年度獎勵,這就是典型的”自嗨型”研發管理模式。
七、材料行業需要克服“自嗨型”研發模式
材料型產品研發,也就是“工藝+裝備+控制技術”研發,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產品性能,最終是要給客戶帶來價值,所以研發項目定義時,要以客戶價值為中心,從客戶價值出發定義產品包。其研發策略基本原則為:分析客戶問題,定義產品的市場價值,并向公司傳遞市場需求,把市場需求壓力無依賴、無衰減地分解到研發團隊,既是分解到各工藝開發項目、設備開發項目、控制開發項目中,使內部組織永遠處于激活狀態。
某材料股份公司,與客戶共創,緊貼客戶運營問題,在其后的2年產品質量行業第一,但隨著行業風口出現,后來忘記了客戶,在行業中產品質量排行逐步下降。
流程型產品雖然不同于裝配型產品,但其研發管理理念是相同的,正如德魯克先生所言:組織不同,但管理模式有90%以上相同之處。
一些企業、一些人,總是在談論自己的特殊之處,但忽略了普適性的規律和成功實踐,阻礙了個人與企業的進步。
【相關文章】
·一線互聯網大廠研發都在“造輪子”?
·沒有立項的研發支出能否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的優惠?
·研發效率低,除了增加資源還能做什么?
·研發投資:同質化競爭是困境也是機會
·打造IPD產品研發及經營管理體系
·如何從研發的角度降低成本?
·中國企業研發的管理之現狀
【相關課程】
·市場驅動的新產品開發流程和研發項目管理(深圳-北京-上海)
·研發項目管理——實戰技能、方法、工具和模板(深圳-北京-上海)
·如何打造高績效的研發團隊——研發人員的選、育、用、留之道(北京-上海-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