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的新生與輪回 文/葉東
被相當一部分人視為“漢奸”、“賣國賊”的原永樂電器掌門人陳曉終于離開了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與陳曉有間隙的原大中電器掌門人張大中。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場比小說里還精彩的商戰大戲在我們面前活靈活現。陳曉的離開是必然的:從大的方面來講,職業經理人與老板的合作都是分階段的很難長久下去,分分合合乃是常態,就像衛哲與馬云的合作一樣!當職業經理人完成了老板授予的階段性的任務后,離開成為最好的選擇。在中國的王權思想主導下,職業經理人是很難擰得過老板的。從小的方面來講的,資本是趨利的。陳曉在過去之所以能夠與黃家抗衡,重要的原因在于貝恩資本的進入與支持。如果陳曉繼續與大股東黃光裕斗下去的話,對于多方都是不利的。貝恩資本顯然不愿意看到這種局面繼續下去,放棄對陳曉的支持也是在情理之中。
相比于陳曉,張大中更加成熟穩重低調務實,更能夠獲得各方尤其是境外投資機構的認可。但與陳曉不同的是,張大中僅僅擔任董事會主席,這就意味著張大中并不會參與具體的公司經營管理。對于黃光裕及其家族來說,他們不愿意看到第二個陳曉的出現。我想這種設置,張大中也是心知肚明的。從這一點看的話,張大中依然是過渡角色,是陳曉管理風格向黃氏管理風格的過渡,這種過渡是漸進的而不是突變的。黃氏管理風格在國美的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逐漸恢復。國美將走出一條與陳曉時代不同的新路,這條新路看起來是新的,實質上是黃氏管理風格的回歸,回歸到以大股東意志為主導的經營思維當中。這個輪回讓我們看到了精彩而又曲折的商戰大戲,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設置合理的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與治理結構給我們帶來的思考。
與陳曉提出的精耕細作提升店效的經營思路相比,黃光裕強調的更多的是擴張。黃光裕過去之所以成為首富,與這種快速擴張的思維與做事方式也有著密切的關聯。我是認同這種經營思維的,一方面中國正在大規模的城市化,越來越多的人在城市安家置業,對家電以及相關產品的需求還會繼續增長;一方面是一個城市的黃金店面是非常有限的,放慢對黃金位置的占領就意味著給了對手機會,正所謂“過了這村就沒了這個店”。3月8號,國美副總裁李俊濤表示:2011國美電器內部確定的開店目標是新增400家,這也是黃氏經營思路的落地吧。在轉型發展期的中國,快是戰勝競爭對手的最重要的砝碼之一,但快也有很大的風險。我想除了快速擴張以外,黃氏家族也應思考如何控制快速擴張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于此同時,也應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陳曉提出的“精耕細作”,畢竟在店效這一塊與競爭對手蘇寧有很大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