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羅馬以及西班牙的文明,會在巔峰時候逐漸衰落?
任正非說,這些國家最后到了頂峰的時候,就形成驕奢之風。這些驕奢之風讓人們失去了開拓精神、奮斗精神,國家逐漸進入衰落。
企業也是這樣,但凡公司的福利政策做得很好,員工非常安逸的時候,公司的成本攀升,員工的創造力反而不能與時俱進的提升,這樣的公司就離死不遠了。
華為在制定員工的激勵政策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思想——高福利,不如高奮斗者獎金。華為的薪酬策略,是通過高奮斗者獎金去激勵員工,讓員工花更多的精力,去賺更多的奮斗者獎金。所以,華為的員工最大的收入來源不是工資,而是奮斗者獎金,以及合伙人的分紅配股。
這樣一套薪酬制度,注定讓這家公司的員工永遠在進步,不斷在進取。
華為從2016年開始,過去獲得公司股票的老員工,他們的股票逐漸由公司分五年贖回。贖回之后,如果員工不繼續奮斗努力,繼續獲得配股。接下來,員工過去的股份全部要五年之后,被公司贖回清零。這樣就倒逼那些45歲以上的員工繼續奮斗努力,這樣的機制讓所有員工都變得更加勤奮、付出。
所以,制度就是生產力。但凡優秀的公司都有奮斗者文化,但凡平庸的公司,都是老板和幾個高管天天忙,天天加班,其他員工都不奮斗、不努力。
成長型公司的老板想把公司做強做大,就要學習華為這套機制,做合伙人管理模式。把公司的核心骨干力量,發展成公司的奮斗者,進而培養成公司的合伙人。
接下來,圍繞“合伙人管理模式”這個主題,跟大家分享五個方面的機制。
教化機制
為什么要把教化機制放在第一位,因為以奮斗者為本的合伙人管理模式,本質上講,是在公司里打造一個先鋒隊組織。培養一個志同道合,又紅又專的合伙人團隊。
就好比我黨把黨政建設在連隊之上,是一個又紅又專,代表先進性的組織。既代表了先進的文化,又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又代表了公司的根本利益,所以要把教化機制文化的推動放在第一位來抓。
一些國有企業,也做了一些改制,改制的力度還不小。國家把40%的股份分給公司的一些高管。但是這些改制的公司,沒有得到制度的紅利,也沒有提升員工的工作動力、熱情,也沒有激發公司的業績上升。
為什么?因為這種股權激勵只是做到分錢,沒有培養出一個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和奮斗者組織。所以這種股權激勵之下形成的少量既得利益者,代表不了公司的先鋒隊的力量。
華為把教化機制做得非常好,所有員工要成為奮斗者,都必須經過這種教化學習。學習什么是奮斗者?什么是公司所推崇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都必須予以考核。
員工想成為奮斗者,還要進行提名、考核、答辯,通過這些系統的機制流程之后,進來的奮斗者,才能夠代表又紅又專的先鋒隊。
考核機制
考核機制不僅要考核員工的業績貢獻,還要考核員工的文化貢獻。很多公司的考核機制,只考核員工的工作成果、工作態度、工作能力,這都是常規的考核方式。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是沒有必要每個月都進行考核的,員工的工作成果可以月月考核。
在華為,業績貢獻和文化貢獻都要考核。文化貢獻要考核員工的奮斗者精神、敬畏規則、執行有力,考核員工能否在公司做到處處代表正能量,這都是考核員工的文化貢獻。這樣的文化貢獻占了考核比重的20%。
文化需要有考核機制作為支撐,公司老板想分錢,如果沒有相應的考核機制,分錢就是分糊涂錢。很多老板想分錢,但不敢分錢,怕分錯了錢,會引起內亂。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的分錢機制。所以一定要先制定好考核機制,激勵員工更加負起責任來。
沒有科學的考核機制,就不能分辨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什么是貢獻大人,什么是貢獻小人。只有通過科學的考核機制,制度才能保護強者的利益。
及時激勵機制
奮斗者獎金是每個月都要發的。公司每個月要固定發出一筆錢,讓每個部門的負責人有一定的及時激勵獎金的分配權利。這個權利要下放到中基層的管理干部,讓他們手里有激勵員工的權利,他們才能發揮出激勵團隊的作用。
不能只是簡單地要求各級的管理干部,發揮一個以身作則的標桿作用。除了這種以身作則的標桿作用之外,還要賦予他能夠及時激勵員工的權利。
在合伙人管理模式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機制,叫愛心分的激勵機制。就是員工做得好,可以獎勵愛心分。這個分數未來可以兌現成績效,也可以兌現成及時激勵的獎金。
日常就要把激勵工作做到位,不要等到了考核的最后節點,才去考核員工。
競爭機制
把員工的工資分成五星十檔,做到能上能下,千萬不能讓員工在公司旱澇保收。有這樣一家公司,公司里有15位電工的職位都在副主管以上。因為這家公司的員工隨著工齡的增長,不斷加薪升職,到最后都成了主管、副主管。但是這些主管手下沒有帶任何員工,享受的卻是主管的待遇,手里的活,還是普通電工干的活。這都是極其錯誤的。有了五星十檔的機制,就做到可以競爭加薪,半年破格加薪,而不是等到年底才加薪。
對公司的奮斗者們,可以額外進行激勵、加薪。有了競爭機制,員工的薪酬可上可下,動力不竭。
但很多公司的工資漲上去,就再也下不來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不斷提升,員工的動力卻沒有與時俱進的提升。這都是公司機制出了問題,有了競爭機制就不一樣了。四星級、五星級的員工還要競聘成為新員工的導師,培養人才。跟這個結合起來的競聘機制就非常強大,員工工作更加努力。公司每個月都評選出優秀員工,對優秀員工進行排名,針對品牌分最靠前的員工,可以當選月度優秀員工。
很多成長型公司要到年底才評選優秀員工,這是極其錯誤的。激勵要做到隨時隨地,通過競爭機制,每個月都有優秀員工產生。在考核機制中,對于半年考評下來在C檔以下的員工,要降一檔工資。考核成績在最后第五檔的員工,要解除勞動合同。這就是競爭機制。
反省機制
文化需要有內修體系,人的成長是從反省開始的。中國有一個非常好的傳統文化就是反省、修身。古人講,君子日參省乎已。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次,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長期堅持。
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六代都是名門望族,就是因為他們家族有一個非常好的家規就是,家族的成員每天睡覺前,都要反省自己。今天是否虧欠別人,今天是否努力工作了,今天在言語上是否做得不妥等等。
在華為,每個部門的奮斗者組織,通過定期舉行民主生活會,來批評和自我批評,進行反省。華為把這個奮斗者組織,作為一種生活的模式,作為一種組織信仰的模式,長期堅持舉行,凈化員工的內心,讓員工自發向善,熱愛公司,熱愛工作,人人都被激發出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出來,這就是反省機制。
所以企業的價值觀里,必須要有自我批判,這個自我批判必須列入考核。如果沒有考核,所有行為都不可持續的。而考核的前提,必須有獎罰機制作為支撐。否則考核機制就會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這就是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公司不要去搞高福利,但是要設置高的奮斗者獎金,把公司打造成奮斗者文化。讓公司不再是幾個高管和老板一起奮斗,而是整個集體一起奮斗,所有員工一起奮斗,這樣的公司才能生生不息,越來越強大。
來源:華為管理模式
【相關文章】
·任正非:我為什么選擇LTC作為衡量管理進步的尺子
·任正非:企業不要救今天的火,埋明天的雷
·任正非:若有人擰熄了燈塔,我們怎么航行
·任正非:華為沒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學
·任正非:要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任正非:當干部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