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管理文摘>戰略管理>正文 |
中小企業求生存就要揚長避短!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1-2-3 20:45:04 |
|
中小企業求生存就要揚長避短!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市場經濟的殘酷就在于它是以競爭導向來獲取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這年代,置身于嚴峻洗禮下的企業頗有點好花不常開、現在不代表將來的味道。 于是我們時常看到原本威風赫赫的如今卻遭遇凄凄慘慘、原本備受冷落歧視的卻很快有朝一日受盡青睞和崇拜。企業的這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演變,其實原本 就是市場規律的一種真實體驗。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在廣州講課時會時常講起,,17世紀的那段歷史。 17世紀中后期,英國通過3次戰爭,予荷蘭以致命打擊,而當時荷蘭商人在17世紀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貿易,迫使荷蘭承認了英國頒布的《航海條約》。之后,英國就開始了與法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長期斗爭。經過1689-1697年的圣奧格斯堡同盟戰爭,1702-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及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這4次重要較量——史稱“第二次百年戰爭”,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 英國之所以能在長期爭霸中戰勝人口3倍于己的法國,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實行內閣制和近代議會制度,擁有相對于法國的體制優勢是其一;工業生產以紡織品及金屬制品為主,比法國擅長生產的奢侈品更實用是其二;專注于海外經營、一心稱霸海上,并為此打造了世界第一的海軍,比在路權和海權之間首鼠兩端的法國戰略更明晰是其三;其四,英國對新教徒移往殖民地持放任態度,并通過圈地運動轉移大量農業人口,使之加入英屬北美殖民地“儲蓄”的200萬居民中,成為戰時可用的人力,而法國卻嚴禁新教徒移民,法國農民留戀故土也不愿遠徙海外,也使得法屬北美殖民地人口稀少,守軍更少,易被攻占。 很顯然,就拿英國的獲勝來比照當今的企業為什么最終能以弱勝強、脫穎而出?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認為,這是因為英國當時具備了優秀企業所應有的特質,一是機制靈活、管理規范;二是產品滿足大眾需求適銷對路,掌握消費心理;三是經營上更專注務實;四是包容吸納各種文化的交流和互動。 我想,就經營企業來講,大凡具有以上幾點,它一定具備了克敵制勝的核心競爭優勢,因此,英國當時能戰勝法國,在世界上延續其長達兩個世紀的霸權地位,也就不難理解了。 由此給我們啟示是,當企業運行中碰到了強大對手后,只要自身功夫過硬,同時機制上善于求變求新,終究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并成就自己,相反,如果僵化保守,那么原本赫赫有名的企業說不定就會日落西山。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美國《福布斯》重點推薦的營銷實戰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EMBA高級總裁班特聘講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首家省級品牌學會重慶市品牌學會專家委員。二十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幾十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實戰培訓、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國家商務部向海內外唯一推薦的知名實戰型行銷顧問機構。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幾十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歐洲時報》、《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東方時報》、歐盟-中國經濟合作組織(CEEC)、《環球時報》、《香港商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聯系電話:013906186252,網址:http://www.lgzhiyang.com/ Email:zheng_yufei@sina.com,lgzhiyang@163.com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