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過得太快,上半年已接近尾聲,很多企業也開始從業務執行的角度,重新審視下半年的規劃:
黑天鵝來了,新產品剛起步,利潤太低,還要繼續做下去嗎?
資源有限,大部分預算到底該給哪些部門?那些大企業為什么有那么多錢任性投未來?
行業轉型當口,想做新產品、打大客戶,但是組織能力跟不上,怎么辦?
面對經營環境劇變、短期業績壓力,企業很可能在策略上反復搖擺和不堅定,輕則達不成目標,重則損傷員工對企業未來的信任。
而一份清晰的戰略規劃,就要包含對以下3類矛盾的思考,為企業守住一份中長期的戰略定力。
否則,這就是一份隨時可能搖擺和被推翻的假規劃。
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矛盾
制定5年長期目標時,我們常常懷抱雄心壯志,手一擺就是翻幾倍。
但打開收入結構一看,已有的成熟產品、成熟市場很難支撐目標達成;同時,新業務難以達成短期營收目標,無法保持企業的財務健康。
如何把5年目標拆解到短期落地的目標?明年要增長多少、怎么增長?
俗話說,瞄準目標,沿途下蛋。就是通過成熟產品保障當期收入的同時,要下一個個長期目標的“蛋”,有序推進,支撐起長遠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確立明確的目標很重要,比如剛開始賣新產品時,難以進入市場,如果預期年度銷售只有100萬,那么100萬的銷售目標也得寫出來,不能因為太少而不寫。
舉個例子,某家居建材企業營收剛過10億規模時,定下了5年實現50億的戰略目標。
但打開收入格局一看,當前打糧食的產品是低單價、高度同質化的常規品類,優勢渠道在三四線城市,僅憑現有的成熟市場,幾乎不可能實現5年目標。
在進行市場洞察后,這家企業在第1年和第2年的戰略目標中,定義了新品類開發+市場拓展的短期目標,從0開始,穩步推進:
第1年,新品類研發成功并推出3個系列上市,初步實現30%的一二線城市經銷商門店上樣,銷售總體占比超過10%,新品類平均單價為整體平均單價2.5倍。
第2年,新品類擴充至5個系列以上,實現60%以上全國終端門店的上樣,其中一二線城市門店實現100%上樣,銷售整體占比達到35%,新品類平均單價為整體平均單價2倍。
新品類的成功上市,帶動了一二線經銷商門店銷售平均單價及利潤率的提升,而有了一二線樣板市場的新品類推廣成功的示范效應,也帶動了三四線區域市場門店的新品上樣率和銷售額的提升。
最終,這家企業在2年內實現了從10億到23億的高增長,整個團隊對于第5年實現超50億的戰略目標也是信心滿滿。
局部和全局的矛盾
舉例來說,三個人吃飯,只有兩個菜,給誰吃?肯定給明天干活的人吃,讓他先吃飽。公司的資源永遠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怎么分配是一個戰略問題。
很多公司認為,那些大企業的銷售利潤高,才有錢投明天;我們公司小,沒錢做,學不了。
其實,優秀的企業是在該省錢的領域里省得很厲害,在需要縮減投入和減少浪費的領域,比一般小公司還摳。因為摳,才有錢任性,有錢投未來,這就是局部和全局的均衡。
從局部看,每個部門都想把“我”做到最好,做供應鏈的想把供應鏈做成世界級水平,做HR的想把HR做到最好,做IT的想把流程IT做到最好,銷售管理者想招到最好的銷售人員,這是常情。
但資源有限,就要把問題轉變為:如何調配資源才能做到全局最優?不是所有任務都是當下的關鍵任務,關鍵任務到底是哪個?
在找準關鍵任務后,第一個預算就要批給關鍵部門,他們不要都不行,必須把這些錢花完,因為這是牽引式的資源配置。很多公司預算不夠,往往把不該省的地方砍掉了,該省的地方卻砍不下去,這就是戰略出問題了。
舉個例子,瑞幸咖啡絕地求生,在極度有限的資金下調整戰略規劃,成功扭虧為盈。
2年前,瑞幸爆出財務造假丑聞停牌退市后,公司面臨巨額訴訟費用、消費者大量流失、內部管理混亂等一系列危機。
在爆雷之前,瑞幸主要靠資本燒錢戰略性虧損“大力出奇跡”,爆雷之后資本“斷奶”,別說燒錢補貼,連日常運營資金都差點斷掉。
在這種資源極度有限的情況下,瑞幸做出了預算的兩大轉型:
一、“削減非戰略投入的費用”:
營銷模式轉型,大刀闊斧砍營銷費用。在“精品咖啡”無法搶奪星巴克的生態位,且嘗試果汁飲品和小鹿茶失敗后,瑞幸意識到他們的短板并不在于營銷。因此,瑞幸開始縮減營銷費用。2018年營銷費用占比31%,2019年占比20%,到2020年下降至13%。2021年Q3實現了“首次單季度扭虧為盈”。
從以往一言不合就“暴力發券”的補貼,到社群營銷的精細化運營,如花式發福利,定點搶、老帶新、秒殺、砍價、問答等等,瑞幸咖啡的折扣力度在減小,但用戶粘性反而增加。
二、“飽和攻擊”:
1. 產品定位轉型,聚焦“爆品研發”。從“精品咖啡”轉型“奶咖”,不再依賴深度鉆研專業咖啡的“大師”團隊,而用大批量新品的“賽馬機制”來制造爆品。例如:“這杯絲絨拿鐵,從23款拿鐵測試中內卷而出。”
2. 門店模式轉型,聚焦供應鏈管理。從只做“直營店”到開放加盟,瑞幸“奶咖化”以后,產品制作比經典咖啡更簡單,一個快閃店靠一個正式員工加一個兼職大學生就可以搞定。同時,奶咖原材料比經典咖啡更復雜,瑞幸需要把更多資源聚焦做供應鏈管理和爆品研發,而非用來開店。
在戰略規劃牽引下,瑞幸咖啡的預算傾斜向“供應鏈”+“爆款研發”,同時削減大開大合的營銷費用,成功在全局上扭虧為盈。
好戰略就是要聚焦、創新、壓強,幫助企業實現有限資源下的局面扭轉。
目標和能力的矛盾
如果目標很高,團隊能力撐不住,肯定無法實現。如何解決目標和能力之間的矛盾?要根據業務目標和團隊現狀,設置一個合理的團隊能力目標。
一方面要愿意花這個錢,另一方面能力的投資也要精準。產品核心競爭力、品牌能力、研發能力等都是團隊能力的組成部分,這些在戰略規劃定目標時都需要考慮。
同樣以上文的建材企業為例,他們過去10億的營收規模中,大部分是低價值的老產品,依托的是已經投產近十年的老生產線,不需要有能力變動。
為了達成5年50戰略目標,新品類開發是必經之路,但目前的研發能力遠遠不足以研發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由此,為了達成能力目標,他們進行了以下幾個舉措:
1. 研發體系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引進新的設備。
2. 持續吸納行業研發技術人才。
3. 引入外部合作。和專業的第三方產品設計公司進行聯合創新,和3家國際級一流水準的專業研發設計機構建立起合作關系,同時還和1家特殊材料開發供應商形成3年內排他供應的戰略級合作。
在能力目標的牽引下,該企業的工廠設備升級了、產品升級了,供應鏈也升級了,研發團隊的人才結構逐步優化,研發管理的體系建設也隨之邁上新臺階。
目前該企業的新品類,已經成為行業里第一梯隊的代表性新產品,行業影響力也大大提升。
戰略目標常常是一個美好夢想,和現實存在著巨大溝壑。只有在一次次“小勝”作為木板的累積中,我們才能搭建起跨越溝壑的橋梁。
來源:喬諾戰略與財經產品線
【相關文章】
·如何讓企業中高管們都具備戰略思考能力?
·回味無窮的45條戰略思想
·做戰略規劃前要先澄清的八個問題
·《好戰略,壞戰略》解析
·企業戰略管理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