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為了建設流程性組織,引入了重量級團隊的概念,但是有時候它并不像一個團隊,倒更像一個“團伙”,這怎么說呢?
為打造爆款產品,確保產品商業成功,很多公司都引入了IPD,其中重量級團隊是關鍵的職能支撐。
但是,不少企業的重量級團隊運作不盡如人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 跨部門不夠。重量級團隊只有技術、開發、測試的卷入程度比較高,而制造、采購、市場等部門的卷入程度不夠,重量級團隊還是一個研發色彩很重的團隊,而不是IPD理念中強調的跨部門團隊;
第二, 重量級不夠。重量級團隊的責權利沒有清晰的定義,業務決策、預算核算、績效評價和獎金分配等還是延續先前的職能線主導,重量級團隊變成了一個議事機構、參謀機構;
第三, 運作規則不優化。沒有事先確定清晰的運作規則,特別是決策規則。
還是延續過去的慣性,譬如:有的公司還是一把手說了算,其他委員的意見僅供參考;有的公司則是另外一個極端,只有在全體委員達成一致時才給結論。
這兩種情況都導致決策效率和決策質量與過去相比沒有變化。
這些問題很典型。怎么樣去解決呢?我的建議是:
第一, IPD變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產品研發不僅僅是研發部的事情,重量級團隊一定要卷入市場、銷售、研發、制造、客戶服務、采購、財務、質量等部門,即所謂重量級團隊“八大員”。
這些人的選擇也不是誰有空就指派誰,而是各職能部門對口該業務的負責人。
如果有的職能部門沒有對應的組織或團隊,我們還要推動該職能部門組織的優化,使之形成呼應和支撐,常見的做法是在縱向的專業條線上做個小矩陣,橫向拉通各專業線;
第二,責權利對等是重量級團隊有效運作的根本。既然重量級團隊承擔了商業成功的責任,就要賦予其履行職責的權力,并給與重量級團隊成員足夠的激勵。
常見的做法就是明確重量級團隊與職能部門的權責矩陣,對重量級團隊成員的定崗定級要足夠,激勵上也要按利潤中心的激勵方式;
第三,引入重量級團隊,不僅僅是把決策模式從個人決策變成集體決策,從文件依次審批轉變成會議集中討論,更重要的是強化了決策的過程規范和決策規則。
決策議題要有預審、預溝通,上會前讓各與會人對決策項的事實和數據無歧義,從而使決策會議聚焦利弊分析和策略取舍。
在決策規則上,也是根據業務特征確定投票規則,并對主任的權限進行清晰定義,譬如:是簡單多數還是三分之二多數?主任只有一票否決權還是有一票通過權?等等。
把這三個問題解決了,重量級團隊的建設就八九不離十了。
信息來源:喬諾商學院
【相關文章】
·重量級團隊:讓產品垂直上量的神秘團隊
·大客戶的救贖——重量級團隊
·如何建設一支能帶領業務持續成功的重量級團隊?
·為什么馬云最佩服“唐僧團隊”
·如何分獎金,才能激發團隊長期奮斗?
·“五五復制”的團隊倍增
·虛擬團隊的計時辦公與組織管理
·組建重量級團隊要認真思考的9個問題
·不懂這5點,你怎么帶團隊?
·談談華為的團隊管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