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發展中,需要不斷尋求業務增長,開拓新市場。
根據安索夫矩陣,市場開拓無非是想清楚,你是要針對老客戶,還是新客戶,你要銷售老產品,還是新產品。
很多時候成熟的產品在新市場已經沒有競爭力了,這時候就需要開發新產品,通過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撬開新市場。
特別是高端市場,需要更有創新性、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去撕開一條口子。
但對絕大部分企業來說,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意味著風險,因為新客戶沒有建立信任,新產品沒有經過市場驗證。
但是,在華為的發展中,很多大客戶都是靠新產品才拿下的,通過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進入新賽道,不斷做大增量市場,實現了從1到N的突破。
那么,華為是怎么做到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的呢?
本文導讀:
1、一般新產品很難賣給新客戶,華為是如何通過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拿下大客戶的?
2、為什么創造出新產品的是華為,而不是競爭對手?
3、從華為的案例中得到什么啟示?
01、如何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
前面我們提到根據安索夫矩陣,市場開拓無非是想清楚,你是要針對老客戶,還是新客戶,你要銷售老產品,還是新產品。
安索夫矩陣分為四個象限,分別為市場滲透,市場開發,產品延伸,多元經營。
市場滲透,就是以一個強有力的產品,進入和鞏固一個市場,也就是把成熟的產品,賣給成熟的客戶。
市場開發,顧名思義,就是為現有的成熟產品開發一些新市場,把成熟的產品賣給有需求的新客戶。
產品延伸呢?就是為成熟的市場,開發有力的新產品,也就是把新產品賣給老客戶。因為老客戶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總有新的需求需要被滿足。
最后是多元經營,就是開發新產品,進入新市場,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最后一個,如何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
從安索夫矩陣的角度來看,要優先把新產品賣給老客戶。
通常情況下,新產品并不鼓勵賣給新客戶,因為成功率不高。
大多數時候企業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是從內部視角出發,并沒有做充分的市場和客戶洞察,不清楚客戶的真正痛點是什么。
雖然安索夫矩陣很有價值,但因為提出較早,沒有考慮垂直整合和生態競合,以及新技術革命帶來的馬太效應。
其實新產品也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賣給新客戶。
在華為的發展中,很多大客戶其實都是靠新產品才攻下的,通過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進入了新賽道,做大了增量市場,實現了從1到100,甚至到1000的突破。
那么,華為是怎么把新產品賣給新客戶的呢?
02、創造新產品,拿下大客戶
我們來看一個華為進入歐洲市場,攻克大客戶的案例。(以下內容,第一人稱為專家視角)
沃達豐,是歐洲最大的移動通訊網絡公司之一,是華為從2003年就開始籌劃的大客戶。
一直到2006年,派去突破沃達豐的人員換了一波又一波,還是沒有找到突破口。
在這之前,被派去突破大客戶的團隊,幾乎做了一切能做的工作。比如,試圖通過超低商務,甚至送設備的方式,和客戶建立信任。
但依舊顆粒無收。為什么?
因為沒有從客戶戰略和痛點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更多是考慮我有什么產品,我怎么去賣,我怎么做客戶關系。
結果就是,將近4年時間,什么都沒賣出去,客戶見了銷售就繞道走,因為他覺得你不能給他帶來任何價值,你來了之后只是多了一個產品而已,而且還是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沒有比別人更好,反而帶來了更多供應商管理成本。
最終我們是從哪突破的呢?
從整個市場前端的洞察來突破,找到客戶真正關心的問題,找到客戶的超級痛點。
當時大概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去沃達豐的各個站點,各個地方,去走訪,去觀察,去發掘他們站點有什么問題,他們業務上有什么問題。
深入到客戶的各種場景之后發現,客戶真正關心的,是整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真正打開客戶的投資結構后發現,客戶購買設備的成本不是最大的,核心投入其實在安裝、運營和維護等后期成本上。
原來都是2G,3G的技術,現在要把4G加上去,甚至未來還有5G,給運營商造成了非常重的網絡負擔,原有的整個鐵塔要加重,甚至還要新建。
什么意思呢?
假設客戶現在可能有輛自行車,他需要自行車的停車位和維護費用,過幾年,換成電動車了,又需要電動車的場地和維護費用,等出來小汽車了,需要小汽車的場地和維護費用。
如果只造一輛車,根據需要去升級功能,就只需要一輛車的維護費用,就能大大減少運維成本。
對華為來說,這是真正的機會點和突破口,因為這是客戶的超級痛點。
只要為這個超級痛點提供解決方案,就一定能打動客戶。
所以,我們就從解決方案的創新入手,幫客戶去解決后期安裝、運營和維護的成本問題。
當時我們就在思考,是不是有一款新的產品形態和解決方案,能夠把 2G、3G、4G功能集成在一個產品中,幫客戶解決運維成本高的問題。
明確了客戶痛點后,把需求對接給了研發,最終幫客戶規劃了一款新產品SingleRan 。
相當于通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客戶只需要買一臺設備,后期通過軟件升級,就能實現相應的需求,就不需要買新的設備,重新安裝了。
最終成功拿下沃達豐3億歐元的項目,SingleRan這款產品也成功地打入了歐洲的高端市場,從而帶動了全球的市場,貢獻了千億美金的收入。華為也因此拿下了很多大客戶訂單,營收大幅增長。
在突破大客戶的過程中,我們也摸索出了一套MTL(從市場到線索)的流程,能夠看準方向,發現痛點,更主動、準確地尋找和開拓新賽道,而不是進入一個新賽道后,找不到方向,只能蒙著頭打。
03、為什么偏偏是華為?
有人會好奇,當時沃達豐和友商已經建立了穩定的合作,為什么做這件事的,不是競爭對手,偏偏是華為呢?
我們開始講過安索夫矩陣,如果沒有巨大的沖擊和增長需求,大家還是更愿意選擇前三個象限,要么產品成熟,要么客戶關系成熟。
當時友商就屬于是把老產品賣給老客戶,因為已經和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也帶來了穩定的收益。
屬于是既得利益者,坐地收租挺好的,為什么要干一件花那么大力氣的事呢?
可能沒那么重視客戶洞察,沒有花大力氣,去創造一個可能存在風險的新產品。
就像歷史上那些被推翻的朝代,之前都是既得利益者,因為能坐享其成,所以不思進取,不會去革自己的命。
但是華為不一樣,光腳不怕穿鞋的,因為老產品已經同質化了,沒有差異化競爭優勢,不能為客戶創造巨大價值。
所以我們當時是著急進入這個市場的,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做客戶洞察,去撕開一道口子,去發現客戶還沒被滿足的超級痛點,去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我們真的是跑了半年多的時間,德國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我們幾乎都去過。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友商就算發現了,也不一定能快速拉動研發設計出來,可能沒有快速響應的機制和流程。
但我們有從市場到研發的快速響應流程,以及聯合創新的機制,能夠保證來自一線的需求非常及時、準確地反饋給研發。
04、有什么啟示?
這個案例對于開拓新市場有什么啟示?新產品到底應該怎么賣給新客戶?
總結了三點:
一、一個超級痛點。
要開拓新市場,拿下新客戶,首先要知道客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一定要抓住一個超級痛點。
新產品研發成本是很大的,一定是想做上市即上量的產品,做爆品。
如果你解決的是不痛不癢的痛點,解決一個小問題,很難贏得增量市場的競爭,很難帶來后續持續的增長。
所以就需要做前期的洞察,市場洞察,客戶洞察,競爭對手洞察,華為的做法是,建立MTL流程,也就是從市場到線索的流程。進行市場洞察和細分、去做關鍵客戶、關鍵市場的選擇、營銷手段、營銷模式、營銷資料以及線索管理等等。
通過這樣一套流程,看清賽道,看清市場和客戶,找到超級痛點。
二、一個無法拒絕的價值呈現。
基于超級痛點,提供一個無法拒絕的價值呈現。比如,沃達豐這個案例,給客戶呈現的價值是,如果你選擇我,我能幫你在未來,每年能夠帶來3-10億歐元的維護費用的節省。
所以無法拒絕的價值呈現,意味著客戶不選擇你,他一定會損失,一定會后悔,是有數據作為支撐的,所以不得不選擇你。
三、一個集成解決方案。
所有的東西最終都要落地,那怎么落地,就要提供解決方案,集成解決方案。
你選了我,我不是幫你解決某一個點,或某一個階段的問題,是持續為你提供端到端的價值。而對企業自身來說,因為產品黏性足夠強,未來可以繼續把其他產品帶進來,客戶想拋棄,也拋棄不了。
來源:喬諾之聲;觀點:喬諾咨詢ToB營銷產品線專家團;主筆:Lisa
【相關文章】
·華為銷售組織為客戶變了多少次?
·華為銷售鐵軍為什么不用提成制?
·清晰定義客戶是銷售成功的起點
·如何搞定銷售項目運作
·大客戶經營,不等于大客戶銷售
·大客戶銷售需要匹配定化解決方案
·銷售的金錢觀
·如何敲開客戶的門打通銷售第一關
·SaaS公司的銷售體系建設
·打造銷售鐵軍,華為極力反對提成制
【相關課程】
·向華為學習:銷售體系建設——構建持續贏單的銷售系統(深圳-上海)
·新客戶開發與銷售業績提升(上海)
·顧問式銷售技巧訓練(上海)
·大客戶銷售技巧與項目運作實務——分析、博弈和管理(深圳)
·向華為學習:銷售體系建設訓戰班(上海-深圳)
·戰略銷售目標與激勵制度設計(上海)
·顛覆式營銷——解決方案式銷售(青島)